2020年4月4日星期六

奥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德国,列支敦士登及捷克自驾游纪行(下)

上接《奥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德国,列支敦士登及捷克自驾游纪行(上)》

2019.06.09

昨晚睡得迟,今早起得也迟,出发时已将近九点,还没有吃早饭,因为慕名于雷根斯堡历史香肠厨房Historische Wurstkuchl的历史和名气,我们打算暂时忍受一下早上的饥饿,到那里去吃早餐。

一路马不停蹄,大约十点半终于来到雷根斯堡Regensburg。在老城区没找到停车位,一直开车往老城区东边方向边走边看,最后在Sedanstraße大街把车停下来。接下来我们一边逛着先去雷根斯堡历史香肠厨房Historische Wurstkuchl享受我们迟到的早餐,之后再慢慢游览雷根斯堡这座历史名城。


雷根斯堡Regensburg德国巴伐利亚州的直辖市,是上普法尔茨行政区和雷根斯堡县的首府,天主教雷根斯堡教区主教的驻地。雷根斯堡位于上巴伐利亚,多瑙河雷根河的交汇处,是继慕尼黑、纽伦堡、奥格斯堡、维尔茨堡之后的巴伐利亚州第五大城市。雷根斯堡的支柱产业是加工工业,包括汽车制造机械制造电子微电子等。
雷根斯堡是德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从石器时代开始便已有人居住在雷根斯堡附近的多瑙河边。历经沧桑,雷根斯堡的历史城市中心被完好地保存下来了,是德国最大的一座中世纪老城。此外雷根斯堡还是阿尔卑斯山以北拥有最多数量的意大利式家族塔楼,因此也得名意大利最北部的城市。雷根斯堡有超过一千座历史建筑受到专门保护。

雷根斯堡老城于2006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
雷根斯堡RegensburgOstengasse大街街景

横亘于Ostengasse大街上的Ostentor城门
Ostentor雷根斯堡中世纪防御工事中唯一幸存的城门。

雷根斯堡Regensburg街景

巴伐利亚历史博物馆Haus der Bayerischen Geschichte - Museum
巴伐利亚历史博物馆Haus der Bayerischen Geschichte是关于雷根斯堡巴伐利亚历史的历史博物馆。博物馆选址历经一番角逐,全州共有25个城市参与竞选,最终文化古城、该州第四大城市雷根斯堡(Regensburg)胜出博物馆的风格以节能现代为主,为吸引更多年轻人参观,大量多媒体技术被应用来展示州发展史博物馆永久展览面积为2500平方米,展示从1806年巴伐利亚王国时期到现在为止的时间范围内的1,000余件展品。

巴伐利亚历史博物馆于201965日开,而我们在该馆开业后的第五天也就是9号便碰巧前来参观,难怪当时在馆内能那种崭新明亮的感觉了。当时还是因为我们要找洗手间而误打误撞进来的,该是多么幸运和有缘哈哈!

多瑙河畔金属铸造的雷根斯堡地图

雷根斯堡石桥Steinerne Brücke

雷根斯堡石桥Steinerne Brücke 德国南部巴伐利亚州雷根斯堡的一座中世纪桥梁,跨越多瑙河。它是除了主教座堂之外,雷根斯堡最有名的地标。自2006713日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雷根斯堡历史中心的一部分。

这座桥的兴建花费了11年的时间,最有可能是从1135年至1146。它的设计者的灵感很可能是来自多瑙河下游罗马帝国的图拉真桥,位于现在的罗马尼亚德罗贝塔-塞维林堡。在过去的800多年,这是雷根斯堡多瑙河上唯一的桥梁。在十二至十三世纪,这座桥曾作为许多其他桥梁的模式,例如布拉格伏尔塔瓦河上的犹滴桥(查理大桥的前身),德累斯顿易北河大桥、伦敦泰晤士河大桥,以及阿维尼翁罗纳河大桥。

雷根斯堡历史香肠厨房Historische Wurstkuchl

雷根斯堡历史香肠厨房Historische Wurstkuchl的午餐
历史香肠厨房Historische Wurstküche zu Regensburg德国雷根斯堡的一个餐馆。它可能是世界上连续开业最古老的公共餐厅。1135年,此处建起一座房屋,作为营造雷根斯堡石桥的工程办公室。1146年石桥建成,这座房屋就改为餐馆,因为靠近当时的内河码头,而命名为近鹤餐厅Garkueche auf dem Kranchen。数百年间,码头工人,水手和附近的圣伯多禄主教座堂作坊的工作人员都是这里的常客。
目前的建筑建于17世纪,但是考古证据证实,从12世纪此处就存在一座大约相同尺寸的房屋。直到1800年以前,这里的特色菜是煮肉gesottenes Fleisch,但是在目前的业主家族在1806年接手餐馆后,主菜就改为炭烤香肠。
厨房至今仍在营业,每天供应600份香肠给客人。香肠是主菜,配上德国酸菜芥末。此外也供应一些著名的巴伐利亚美食,以及各种沙拉。在夏季的旅游旺季,大部分客人只能坐在门外木凳上,因为房屋狭小,仅能勉强容纳35个座位。

雷根斯堡历史香肠厨房Historische Wurstkuchl

其中面包是放在一个篮子里端上来的,上面用一块布盖着,侍者也没有问我们需要多少。面包很普通,因为烤肠和咖啡的价格很不便宜了,还以为面包是附送的,大家没有在意。饥肠辘辘之下,就着咸咸的烤肠,一篮子面包几乎被我们吃光。结账时服务员才问我们一共吃了多少个面包,我们吃的时候都没有仔细的数一下,幸亏大家机灵,大约报了个数结帐了事。



雷根斯堡历史香肠厨房Historische Wurstkuchl

多瑙河上的雷根斯堡石桥

雷根斯堡桥塔博物馆Brückturm-Museum


雷根斯堡桥塔博物馆Brückturm-Museum


雷根斯堡


雷根斯堡石桥Steinerne Brücke


从雷根斯堡石桥Steinerne Brücke俯瞰多瑙河


雷根斯堡石桥Steinerne Brücke


雷根斯堡街景

雷根斯堡主教座堂Dom St Peter

雷根斯堡的圣伯多禄主教座堂Dom St. Peter Regensburger,供奉圣伯多禄,是德国巴伐利亚州雷根斯堡最重要的教堂和地标,天主教雷根斯堡教区的中心,也是德国南部哥特式建筑的主要代表。教宗本笃十六世曾在2006913日访问雷根斯堡主教座堂。1156年至1172年,座堂曾烧毁了两次,从1273年开始重建,为哥特式风格。1320年新座堂的三个唱经楼投入使用后,拆除了旧的主教座堂。在1385年至1415年完成了向西的精美的正门,大约1520年主教座堂基本完成。


雷根斯堡主教座堂前面的鹰喷泉Adler brunnen

雷根斯堡主教座堂前街景

雷根斯堡主教座堂Dom St Peter


Museum St. Ulrich

雷根斯堡主教座堂Dom St Peter

雷根斯堡Regensburg街景 - Römerturm

雷根斯堡Regensburg街景

雷根斯堡Regensburg街景

再次经过巴伐利亚历史博物馆Haus der Bayerischen Geschichte - Museum

行进在雷根斯堡RegensburgOstengasse大街上

下午大约一点离开雷根斯堡。

大约四点半我们就到达布拉格的住处,老板是东北人,移民此地已有好多年了。房子是老式楼房,房间很大,宽阔明亮,有些苏联建筑的风格。

大家午睡休息之后,直至大约八点才出门,时间虽然不早,太阳却还老高。歇息后体力恢复很多,利用这段傍晚的时间,初步探索一下慕名已久的布拉格。

布拉格街景

布拉格是捷克共和国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位于该国的中波希米亚州,跨伏尔塔瓦河布两岸。该市地处欧洲大陆的中心,在交通上一向拥有重要地位,与周边国家的联系也相当密切,在地理上布拉格恰好介于柏林维也纳这两个德语国家的首都中间。布拉格是一座著名的旅游城市,市内拥有为数众多的各个历史时期、各种风格的建筑,其中特别以巴洛克风格和哥特式更占优势。布拉格建筑给人整体上的观感是建筑顶部变化特别丰富,并且色彩极为绚丽夺目,号称欧洲最美丽的城市之一,也是全球第一个整座城市被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

1992年,布拉格历史中心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单

布拉格街景

布拉格街景

布拉格是一座欧洲历史名城。城堡始建于公元9世纪。1345—1378年,在查理四世统治时期,布拉格成为神圣罗马帝国兼波希米亚王国的京城,而达到鼎盛时期,并兴建了中欧、北欧和东欧第一所大学——查理大学。15世纪和17世纪,在布拉格先后由于宗教原因发生2次将人扔出窗外的事件,分别引发了胡斯战争和影响深远的欧洲三十年战争(1618-1648年)。工业革命以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布拉格属于欧洲工业较发达的城市之一,在奥匈帝国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时布拉格也曾是一个多民族混居的城市,多元文化是其显著特色,不过经过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布拉格已经基本上成为单一捷克民族的城市。在冷战时期,布拉格又发生过数次震动世界的事件:1948年共产党夺权、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和1989年的天鹅绒革命

布拉格街景

市民会馆Obecní dům

布拉格共和国广场Náměstí Republiky
布拉格共和国广场Náměstí Republiky位于旧城与新城之间,拥有众多的观光与购物的地点

共产主义博物馆Muzeum Komunismu
共产主义博物馆Muzeum komunismu是位于捷克首都布拉格的一座博物馆。共产主义博物馆展示了冷战时期捷克人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主政时期的生活。共产主义博物馆开业于2001年。


市民会馆Obecní dům
市民会馆Obecní dům布拉格的音乐厅和地标建筑,在捷克共和国的建筑和政治史上都是一座重要建筑。它座落在旧城与新城之间的共和国广场Náměstí Republiky1900年前后,市政府为兴建这座建筑举行了两次建筑设计竞赛, 都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后来工程交给建筑师奥斯瓦尔德Osvald Polívka和安东尼巴尔沙内克Antonín Balšáne)。1905年开始动工,并于1912年启用。这座新艺术运动风格的建筑是那个时代捷克民族主义的结晶体,由顶级捷克艺术家进行装饰。正立面入口上方是大型陶瓷半圆马赛克,向布拉格致意,是卡雷尔Špillar的作品。两旁是拉吉斯拉夫沙劳恩的寓言雕塑,而装饰工作则是约瑟夫马扎特卡等人的作品。内部有阿尔丰斯·慕夏马克斯·什瓦宾斯基等名家的壁画,全都是民族主义的主题。
市民会馆内的主要空间是用于举办音乐会的斯美塔那音乐厅,得名于斯美塔那。在19181028日,捷克斯洛伐克在斯美塔那音乐厅宣布独立。
火药塔Prašná brána和市民会馆Obecní dům

火药塔Prašná brána捷克首都布拉格老城的一座哥特式城门,是该市的地标之一。火药塔修建于1475年,是布拉格的13座城门之一。最初兴建时,它通过小桥连接皇宫。但是它尚未完工,在1485年,国王 Vladislav Jagellonský就将他的住处迁到了布拉格城堡。但是,火药塔对于君主们仍然重要 - 直到1836年之前,他们都要通过此门前往圣维特主教座堂加冕。
随着城市在老城墙之外的增长,火药塔的重要性降低(除了君主加冕的罕见情况)。到了17世纪,它被用作火药储存设施,因此而得名。不幸的是,在1757年,布拉格被普鲁士人占领时,城门被严重焚毁。但是,到19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城门终于恢复其昔日的辉煌。火药塔由建筑师Matěj Rejsek设计,模仿了彼得帕尔莱勒为查理大桥老城桥塔所使用的设计。现在是旧城墙唯一幸存的城门。
火药塔Prašná brána

布拉格海柏尼剧院Hybernia Theatre


布拉格摆放在瓦茨拉夫大街和护城河街路口的艺术创作


布拉格瓦茨拉夫大街街景


瓦茨拉夫广场Wenceslas Square上的美女们

瓦茨拉夫广场 (捷克语Václavské náměstí)是捷克共和国首都布拉格的主要广场之一,布拉格新城的商业和文化生活的中心。在此曾经发生过许多历史事件,这也是示威、庆典和其他公共集会的传统地点。这个广场得名于波希米亚的主保圣人圣瓦茨拉夫。瓦茨拉夫广场原名马市广场Koňský trh,在中世纪,此处曾是马匹市场,1848年由于Karel Havlíček Borovský的提议而更名为圣瓦茨拉夫广场Svatováclavské náměstí

瓦茨拉夫广场Wenceslas Square

瓦茨拉夫广场不太像一个广场,而是更像一条大道,其形状是一个极为狭长的长方形,长750米,宽只有60米,总面积45,000平方米,呈西北东南走向。广场的东南方地势较高,末端是雄伟的新古典主义建筑——捷克国家博物馆。其西北端则延伸到新城与旧城的边界。瓦茨拉夫广场上集中了旅馆、写字楼、零售商店、货币兑换摊位和快餐店。让当地人和政府感到尴尬的是,在晚上这里也是妓女拉客的重要地点。广场周边有许多脱衣舞夜总会,使得布拉格成为单身汉聚会的热门地点。

瓦茨拉夫广场Wenceslas Square上的帅锅们


国家博物馆Národní muzeum

国家博物馆Národní muzeum前的圣瓦茨拉夫雕Statue of Saint Wenceslas

国家博物馆Národní muzeum捷克首都布拉格的一座公共博物馆,位于瓦茨拉夫广场顶端,由捷克著名新文艺复兴建筑师 Josef Schulz 建于1885 - 1891年。1945年这座建筑受到炸弹轰炸,但藏品已被转移,未受破坏。1947年重新开放。1968年苏军武器使博物馆立面严重受损,砂岩石柱被枪击形成许多弹坑,一些雕像也受到损坏。1970-1972年进行了修复,但是损坏仍能看出,因为修补弹坑用的是另一种砂岩。

国家博物馆Národní muzeum

国家博物馆Národní muzeum上空的一轮明月

 New National MuseumNová budova Národního muzea

布拉格国家歌剧院Státní opera
布拉格国家歌剧院Státní opera是捷克国家文化场馆的重要组成部分。歌剧院位于Wilsonova四号、瓦兹拉夫广场东端的国家博物馆东边。最初由统治捷克的德国人所建,捷克人于1960年重建,并改以演出捷克人的创作为主,长久以来成为一个相当具有水准的歌剧表演场地。剧院内部布置的很豪华,曾演出过捷克最具传统的表演艺术木偶戏,演出过最有名的戏剧是莫札特的著名歌剧唐璜


暮色下的布拉格火车总站Prague Main Station
布拉格火车总站Prague Main Station捷克首都布拉格市的主要火车站,为捷克最大的火车站之一。1871年,布拉格火车站建成,当时称作弗朗茨·约瑟夫车站,得名于当时的奥匈帝国君主弗朗茨·约瑟夫一世。捷克第一共和国时期,以及1949年至1953年,该火车站称作威尔逊车站,得名于美国前总统伍德罗·威尔逊2011年,意大利公司Grandi Stazioni对它完成了翻新工程。

走到布拉格火车总站时已是晚上十点,天完全黑了下来。从这里回住处步行的路有点偏僻,在这陌生的地方我们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2019.06.10

早上八点不到,我们已坐在饭桌前,迫不及待的看着老板娘为我们准备免费的早餐。

典型的北方口味的早餐,稀饭小菜,好久没有吃到家乡的味道!

家乡味道的早餐

早饭后大约八点半出发,再游布拉格老城。
因为我们住在老城区,车子白天不能再附近的停车位上长时间停放,于是委托老板娘开到他们在郊外的工厂处存放。

布拉格采莱特纳街Celetná街景

在布拉格有两条街道很有特色,其中之一就是这条连接老城广场和火药塔的采莱特纳街Celetná。可能是我们来的早的缘故,此时的采莱特纳街略显冷清


布拉格老城广场Old Town Square

布拉格老城广场,这是布拉格城市精灵所在。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浓郁的波希米亚风和布尔乔亚情调。欧洲各地的富商们在老城广场周围修建起精美绝伦的巴洛克 式豪宅,虽然同为巴洛克式,但建筑之间绝不相同。而周边还有老市政厅、胡斯雕像,图书馆、天文钟楼、查理大学卡罗利努姆宫等巴 洛克、洛可可,罗马式、哥特式等建筑,以及典型的哥特式建筑 泰恩 教堂,教堂上方的双塔高达80米,成了老城广场的标志性建筑。仅从建筑上,你就能感受到那种波希米亚特性来。此外,在四通八大的街道上,各种咖啡馆、餐饮店、商品店林立,让人眼花缭乱。

布拉格老城广场Old Town Square

胡斯雕像Památník Jana Husa

胡斯雕像Pomník mistra Jana Husa位于布拉格老城广场上,雕像描绘波希米亚的反教廷威权学者·胡斯、胜利的胡斯派勇士和新教徒,他们被迫流亡200年,而一位年轻的母亲象征国家的再生。这雕像揭幕于1915年,以纪念殉道500周年。雕像的设计者是拉吉斯拉夫沙罗温,完全由捐款建成
胡斯出生于1370年,是布拉格一位在当地有影响力的哲学家、宗教家与改革家。胡斯担任布拉格大学的校长,是宗教改革的先驱,反对教皇赎罪券,认为弥撒应该使用本国母语而不是拉丁语,还接受威克里夫的许多教导。最终胡斯被教廷康斯坦茨宗教会议判处有罪,1415年火刑处死。在19世纪,胡斯成为反抗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标志。1915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胡斯雕像完成。
布拉格老城广场的胡斯纪念雕像周边雕刻的铭文:
„Milujte se, pravdy každému přejte“ - “Love each other and wish the truth to everyone” 彼此相爱,愿真理给每一个人。
„Věřím, že po přejití bouří hněvu vláda věcí Tvých k Tobě se zase navrátí, ó lide český“ - “I believe, that the anger thunders will cease and that the government of your affairs will return to your hands, Czech folk” 我相信在跨越暴怒以后,你们的政府事务必将失而复得,捷克的人们!

布拉格老城广场Old Town Square



圣尼古拉老教堂Kostel sv. Mikuláše

布拉格老城的圣尼古拉老教堂Kostel svatého Mikuláše位于布拉格老城广场的西北角巴洛克风格,建于1732年至1737年。这座教堂建在过去罗曼式教堂的旧址上。从1870年到1914年,成为一座东正教教堂,然后被用作驻军教堂或一个仓库。自1920年归属是捷克斯洛伐克胡斯派教会。


泰恩教堂Chrám Matky Boží před Týnem

泰恩教堂Chrám Matky Boží před Týnem捷克首都布拉格老城区的代表建筑,自14世纪起就是该区的主要教堂。教堂的钟楼高达80米,塔顶是四个小尖顶。

11世纪,此处是一座罗曼式教堂,1256年,改建为早期哥特式泰恩教堂。现存的后期哥特式教堂始建于14世纪,建筑师是阿拉斯提马修和彼得·帕尔莱勒。到15世纪初,建筑工程几乎已经完成,只有塔楼、山墙和屋顶尚未完成。该教堂一度被胡斯派所控制,其中日后的布拉格总主教Rokycan的约翰,在1427年成为教堂牧师。
屋顶完成于1450年代,而山墙和北塔楼完成于不久之后波杰布拉迪的乔治王统治时期。他的雕塑安放在山墙,在一个巨大的金色圣餐杯(胡斯派的标志)下面。南塔楼直到1511年才由Matěj Rejsek完成。1626年,白山战役之后,波杰布拉迪的乔治王的雕塑和圣餐杯被移走,代之以圣母雕像,其光环用圣餐杯改制。1679年,教堂因闪电引发火灾,严重受损的拱顶改建为较低的巴洛克拱顶。18761895年进行了一次改建,1973年-1995年进行了漫长的外部复原。

泰恩教堂Chrám Matky Boží před Týnem


布拉格老城广场Old Town Square


布拉格天文钟Pražský orloj
布拉格天文钟Pražský orloj是捷克首都布拉格的一座中世纪天文钟,座落于老城广场的老城市政厅的南面墙上,是一个热门的旅游景点。拉格天文钟包括三个主要部分:天文钟面,代表太阳月亮在天空中的方位,显示各种天文资料;行走的使徒,每小时显示使徒和其他移动雕塑;下部的日历盘代表月份。
机械钟和天文表盘是布拉格天文钟最古老的部分,1410年由钟表师傅Mikuláš of KadaňJan Šindel制作,后者是查理大学的数学和天文学教授。第一个提到布拉格天文钟的记载是在1410109日。大约在1490年,天文钟加了日历表盘,外观上加了歌德式的雕塑。
以前,人们以为布拉格天文钟是钟表师傅Jan Růže(也称为Hanuš)1490年制造的;现在知道这是一个历史上的错误。根据一个被Alois Jirásek详细描述的传说,当年布拉格的议员们害怕钟表师傅Hanuš为其他城市再造一座更壮观的天文钟,为了确保布拉格广场上的天文钟独一无二,于是命令将钟表师傅Hanuš弄瞎,使他不能重复他的工作。结果,Hanuš破坏这个钟,使得百年内没有人可以修复。
布拉格天文钟在1552年被Klokotská Hora的钟表大师Jan Taborský(约1500-1572)整修过。他为这钟写了一份报告,提到Hanuš是这个钟的制造者。Zdeněk Horský指出:这个错误是因为对那时期一份记录不正确的解释。Hanuš制造这钟的错误臆测可能是与他在1470-1473年重建旧市政厅的事做了连结。1552年后布拉格天文钟曾多次停止运行,并多次被修理。
16291659年增加木雕像,1787-1791年大修后加使徒画像,1865-1866年的大整修时加上金制鸣叫公鸡。
19455月,为了让国家委员会在5日具挑衅的广播安静,7日、特别是8布拉格暴动时,德国一些装甲车及防空炮向西南方的老城广场开炮,严重损毁了天文钟。 (Josef Mánes)制做的日历表盘都被烧毁。经重大努力后,机械部分修好。Vojtěch Sucharda修复木制使徒,天文钟于1948年再次运转。
布拉格天文钟Pražský orloj
布拉格天文钟就是一个原始的天象仪,显示目前的宇宙状态。天文钟的背景显示出地球和天空,围绕着它有4个主要的移动元件:黄道环、一个旋转的外环、代表太阳标帜的图示、代表月球标帜的图示。
在时钟的两侧设置了四个由齿轮驱动在整点会动作的雕塑,一般认为这些在时钟制作的年代是代表被鄙视的四种事情。在上行可以活动的第一个雕塑,当这个使徒动作时,它转动头部以几个不同的方向对着镜子。常见的解释是代表虚荣并惧怕死亡的心态;另一个解释是透过镜子看见物质世界边界的魔术师。第二个雕塑,是一个行进中的使徒,一手拄著拐杖,另一手贪婪的摇晃着一个钱包;另一种说法是吝啬,而这两种解释是差异性最小的。也有人认为是一个铅铸的犹太人拿着一袋金,表示贪婪或高利贷。跨过时钟是一个代表死亡的雕塑,它一手旋转着沙漏,另一手拉扯著铃绳,代表时间是有可能停止的。对第四个雕塑的解释,与其它的不同,一般都称他是突厥人(土耳其的回教徒)。最常被认为是快乐的象征,他也常被认为是欲望的象征。下面还有一列四个雕塑(见下图的日历两侧),原本都是突厥人,但后来换成哲学家、米迦勒(天使长)、天文学家、和历史学者

布拉格老市政厅Staroměstská radnice

布拉格老市政厅Staroměstská radnice捷克布拉格老城广场上的建筑,卢森堡的约翰给予布拉格自治权后,1338年建立(波西米亚的第一座市政厅),为管理布拉格老城的市政机构。

布拉格老市政厅Staroměstská radnice

性器博物馆Sex Machines Museum


性器博物馆Sex Machines Museum

布拉格性器博物馆成立于2002年,位于老城广场附近的Melantrichova小巷里,里面收藏了性器具。性器博物馆的官方网站将自己描述为色情机械器具的展览会,其目的是在性交过程中带来愉悦感并允许特殊和不寻常的姿势。它是世界上唯一一家专门针对性机器的性博物馆。


布拉格街景

Kostel svatého Jiljí教堂

克拉姆-葛拉斯宫Clam-Gallasův palác



Vlašská kaple Nanebevzetí Panny Marie教堂


 阿西西的圣方济各教堂St. Francis Of Assisi Church
阿西西的圣方济各教堂St. Francis Of Assisi Church位于十字军广场东北角,1679年至1685年间建成,巴洛克建筑风格。它是原址上取代建于1270年的教堂,由建筑师Gaudenzio CasanovaDomenico Canevalle根据Jean Baptiste Mathey的建筑规划而修建。

位于十字军广场东侧的 克莱门特学院救主Kostel Nejsvětějšího Salvátora

查理四世纪念碑

十字军广场中央伫立着哥特式青铜雕像——查理四世纪念碑,为德累斯顿美术学院雕塑家Ernst Hähnel创作于1848年,纪念查理大学建校500周年。

老城桥塔 Old Town Bridge Tower
十字军广场上最为醒目的建筑当数老城桥塔,它位于查理大桥东端, 是通向查理大桥的入口,同时也是布拉格城内最美的哥特式桥塔。老城桥塔兴建于公元十四世纪末——查理四世时期,以用来抵御外敌袭击,保卫布拉格老城,也作为捷克王国和罗马帝国威严的象征。它由德国著名建筑彼得·帕勒Petr Parléř,英文:Peter Parler )设计,历时多年,最终于1380年竣工完成。虽桥塔后来在战争中受到部分损坏和掠夺,但总体依然保持了初建时的风貌
桥塔墙面的装饰繁复多样,有查理四世执政时期波西米亚的国徽,和五尊雕像,分别为查理四世雕像,圣维特雕像,瓦茨拉夫四世雕像,圣阿德尔伯特雕像和圣西吉斯蒙德雕像
十字军广场 Křižovnické náměstí
十字军广场毗邻查理大桥和皇家之路(国王加冕礼路线),其名称源自于广场北侧的红星十字骑士会(Řád křižovníků s červenou hvězdou)修道院。在中世纪,这里曾是Křižovnický 岛,现在基本被建筑物覆盖。现在它虽然属于布拉格最小的广场之一,却是该城游客最多的地方之一。

十字军广场南侧的贝多伊齐斯美塔那博物馆Muzeum Bedřicha Smetany等老建筑

查理大桥上的艺术家
桥上有一大群吸引人眼球的艺术家。要在这座大桥上谋个摊位是需要经过考核并获得当地政府批准的,所以能在这里做生意的艺术家都是具备相当艺术水准的

查理大桥 Charles Bridge上的雕像
查理大桥上有30尊圣者雕像,均为捷克17~18世纪巴洛克艺术大师的杰作,被欧洲人称为欧洲的露天巴洛克塑像美术馆。现在原件已经保存在博物馆内,大部分已经换成复制品
查理大桥 Charles Bridge

查理大桥 Charles Bridge下的伏尔塔瓦河
布拉格的故事,离不开伏尔塔瓦河。被誉为捷克民族音乐的奠基人捷克音乐之父的作曲家斯美塔那,1874年因患耳疾而痛苦万分并一度想结束生命。那天清晨,我缓缓地走上大桥,没有人知道我想干什么。就在这时我突然听见了伏尔塔瓦河的激流在撞击查理大桥的声音……”斯美塔那在他晚年的回忆录中称伏尔塔瓦河的激流声是捷克人心灵的呼唤,而历经几百年风雨血火的查理大桥,则是他心中的祖国。后来他把这些感情全都被汇聚在他的著名交响诗《我的祖国》中站在查理大桥上俯瞰伏尔塔瓦河,更能感受到那蜿蜒流淌的河水给布拉格带来的生命、灵动与鲜活
查理大桥 Charles Bridge下的伏尔塔瓦河
布拉格的名字起源于一段传说,Prague来自德语,意为“门槛”,因为伏尔塔瓦河在这里流经一个暗礁,水流踹急,酷似越过一个门槛。这个所谓的门槛,不知是不是上图中飞流踹急泛起浪花的那个地方。

查理大桥 Charles Bridge
每一座有故事的城,都离不开一条蜿蜒的河。布拉格的美,始于伏尔塔瓦河。有了河,怎么能没有桥?而查理大桥,是布拉格人在伏尔塔瓦河上修建并留存至今的第一座桥梁,也是布拉格的灵魂。1357年查理大桥修建之时,正是查理四世统治波西米亚最为辉煌的时期,在此后的500年间,它是伏尔塔瓦河上唯一的桥梁。
查理大桥于1357年修建之时,正值捷克历史上最昌盛的查理四世国王时期,于1400年竣工,是布拉格人在伏尔塔瓦河上修建并留存至今的第一座桥梁(在它之前有一座朱迪思桥Judith Bridg”,于1342年在查理四世的父亲约翰统治时期(1296-1346年)被洪水摧毁)。也是此后500年间,伏尔塔瓦河上唯一的桥梁。它起初就叫石桥或布拉格桥,直到1870年才更名为查理大桥。
查理大桥全长520米,宽10米,有16座桥墩,没用一钉一木,全用石头筑成,是一座14世纪最具艺术价值的石桥,它连接了东边老城区和西边的布拉格城堡,也是历代国王加冕游行的必经之路。这座桥自诞生之曰便意义非凡。
查理大桥是捷克现存较大的古桥,也是一处文化古迹,与整个布拉格保护区一起被列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它连接布拉格老城、小城和布拉格城堡,是历代国王加冕游行的必经之路。为保护这座古桥,1965年起这里改为步行桥。

据说当年查理四世为了讨个吉利,在修桥之前特意请来占卜师测算出大桥奠基的具体时辰:135779531分。这串吉利数字形成了一串数字回文,按照当地的书写习惯,即1—3—5—7—9—7—5—3—1 这种奇妙的排列意在祈祷桥梁永固。

内波穆克的圣约翰St. John of Nepomuk
查理大桥北侧第八组为内波穆克的圣约翰St. John of Nepomuk雕塑。这是查理大桥上最负盛名,最具代表性的一尊雕像,好像也是唯一一尊铜像。这尊雕像的泥塑模型由维也纳雕塑家Mathias Rauchmüller1645-1686)制作,Jan Brokof根据该模型制作了一个木制模型,现在位于布拉格Skalka的圣约翰St. John in教堂的圣坛上。由于那时布拉格没有金属铸造车间,雕像由钟匠Wolfgang Hieronymus Heroldt1683年在德国纽伦堡铸造。

内波穆克的约翰是基督教万神殿中唯一的圣人,他是一位蓄着胡须的牧师,头上有五颗星星,身穿白色长袍,手持十字架和棕榈枝,象征着殉难。他站在一个由青铜铸成的基座上,上面刻有浮雕索菲娅女王向圣·约翰忏悔把圣·约翰从桥上扔下去,以及拉丁铭文“1683年温施威茨(Wunschwitz)的马蒂亚斯(Mathias)男爵为纪念圣·约翰而捐赠

这座雕像是为了纪念内波穆克的圣约翰逝世300周年而建的,他实际于1393年被国王拷打致死,尸体还被人从查理桥上丢入河中,这一场景被刻在雕像的基座上。故事还有另外一个更受推崇的版本:传说,国王怀疑皇后与人私通,逼迫皇后的祷告神父圣约翰说出皇后的隐私,圣约翰因为拒绝向国王泄露皇后忏悔的内容,被愤怒的国王于1383年从查理大桥上扔进伏尔塔瓦河,在他被河水淹没的一刹那,天空奇迹般地出现五颗灿烂的星星。这五颗星星也象征着拉丁单词tacet的五个字母,即什么也不说,除了圣母玛利亚。后来,约翰被追封为捷克的圣徒,并成了查理大桥和波西米亚人的保护神。捷克人相信,只要能够摸一摸这座雕像下的浮雕,就能获得好运,也能再次回到布拉格。因此这浮雕被称为幸运浮雕

内波穆克的圣约翰St. John of Nepomuk

上面图片中的基座上两幅青铜浮雕已被游客抚摸得光亮。左边这块浮雕是索菲娅女王向圣·约翰忏悔右边这块浮雕是把圣·约翰从桥上扔下去


查理大桥

布拉格Certovka小河


小城桥塔Malostranská mostecká věž
小城桥塔Malostranská mostecká věž)位于查理大桥的西部入口,为一高一低两座塔楼,中间由一门相这两座塔楼中较老也就是较矮的一座为罗曼式风格,是朱迪大桥Juditin most的一部分,又被称为朱迪塔Juditina věž。而较高的一座哥特式塔楼于1357年与查理大桥一起由彼得帕尔莱勒Petr Parléř兴建,直到1464年才完成。与右岸的老城桥塔不同,这里没有完成的雕塑,只有片段装饰被保留。这两座个塔由哥特式拱形门连结,有入口进入较高的塔,塔内有展览和画廊。

朱迪塔被首次提及是在1249年。捷克国王卢森堡的约翰的追随者与卡林西亚亨利Jindřich Korutanský的战斗,烧毁了塔的三楼。19世纪发现了墙上古老的浅浮雕,浮雕描绘了捷克国王的领土和桥梁的建设者。134223日,大洪水冲毁了四分之三的朱迪桥。135779日,皇帝查理四世建立新的石桥。新桥后来称为查理大桥,仍经过旧桥的路线,唯一保存的就是朱迪塔。第二座桥塔在国王波杰布拉迪的乔治(Jiří z Poděbrad)在位时期才完成。目前的建筑在1879 - 1883年经过了建筑师约瑟夫莫克(Josef Mocker)的修改。
小城桥塔Malostranská mostecká věž下的拱门

布拉格Mostecká大街街景

圣尼古拉教堂Kostel sv. Mikuláše

圣三一纪念柱Plague Column of the Holiest Trinity
小城广场西侧广场中间树立着一根雄伟的柱子——为纪念1713年黑死病结束而建立的圣三一纪念柱Plague Column of the Holiest Trinity。它建于1715年,由意大利建筑师Alliprandi Giovanni Battista1665-1720)设计,由石匠F.W Herstorf制作,柱子上的雕像则由奥地利雕塑家J.O.Mayer1666-1721)和捷克雕塑家F. Geiger合作完成。
20米高的柱子是由镶嵌有大理石的砂岩方尖碑组成的,顶端的上帝之眼代表圣三一。柱子南面有一个祭坛,其他三面由水池组成,象征着生命,怜悯和救赎。祭坛上方有一尊站立在蛇上的圣母玛利亚雕像,旁边站了一圈的雕像分别是举旗的圣瓦茨拉夫,手持棕榈叶的圣路德米拉(圣瓦茨拉夫的祖母),持十字架和拐杖的圣普罗科普,头顶五颗星的内波穆克的圣约翰和头戴主教冠冕的圣阿德尔伯特(St. WenceslasSt. Ludmila, St. ProcopiusSt. John of Nepomuk and St. Adalbert),他们都是捷克的保护神。在保护神的上方有最神圣的三位一体雕像:手举十字架的圣子耶稣,圣父耶和华,以鸽子形象出现的圣灵。

歇息于圣尼古拉教堂Kostel sv. Mikuláše大门前

印象布拉格

圣尼古拉教堂Kostel sv. Mikuláše
位于小城广场上的圣尼古拉斯教堂是伏尔塔瓦河左岸小城区的地标建筑。在小城区无论走到哪,总能看到它高耸的钟楼,白色外墙和青铜圆顶这座巨大的教堂的面积为40x60米,它的建造经历了多位建筑师的努力。1673年由P. Bos开始,紧接着是奥地利建筑师Orsi de Orsini Giovanni Domenico1633-1679)。1704年起,巴伐利亚建筑师 Kryštof Dientzenhofer(波西米亚巴洛克风格的重要代表人,1655-1722)完成了教堂的中殿和立面。他过世后由其儿子Kilián Ignác Dientzenhofer1689-1751)接力,完成了祭坛和令人惊叹的穹顶,随后小Dientzenhofer的女婿Anselmo Martino Lurago1701-1765,工作在波西米亚的意大利建筑师和建造者,生活在巴洛克高峰期和晚期之间)于1751-1756年增建了高79米的钟楼。历经三代人,花了整整一个世纪才得以完工。这座教堂是巴洛克巅峰时期的典范之作,欧洲最重要的巴洛克式古迹之一,被认为是捷克最美的巴洛克风格建筑

小城广场西侧小广场

聂鲁达大街Nerudova(东端) 
聂鲁达街曾是皇家大道(Royal Route)的一部分,街名原叫Sporrengasse,意为“Spur Street”,于1267年捷克国王普雷米斯·奥特卡尔二世(Premysl Ottokar II)在位时期修建。十九世纪捷克现实主义诗人和小说家扬·内珀穆克·聂鲁达(Jan Nepomuk Neruda1834.7.9~1891.8.22)于1845年至1857年居住在这条街47号名为两个太阳的房子里,他在回忆往事(特别是他的出生地——布拉格小城)的基础上写成了著名短篇小说集《小城故事》。后来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这条街

布拉格街景

新城堡阶梯 Nové zámecké schody

新城堡阶梯是布拉格的一条公共坡道,为步行者而设计,连接小城区的Thunovská街与布拉格城堡前的城堡广场,该路也构成小城区与城堡区的分界线。这个阶梯最早见于记载是在1278年,在中世纪称为直路(Strmá cesta)。17世纪已形成目前的外观。新城堡阶梯的名称实际上是误导,因为其实它早于布拉格城堡东侧的旧城堡阶梯Staré zámecké schody

从新城堡阶梯 Nové zámecké schody登上城堡区

阶梯尽头便是布拉格城堡新王宫Nový královský palác。

城堡广场Hradčanské náměstí


城堡广场Hradčanské náměstí是位于布拉格城堡区中心的主要广场。其东侧为布拉格城堡的西部立面与大门(上下两图)。南面为皇家之路至城堡街(聂鲁达街上端),有一观景台,可观看布拉格美丽的景色,附近有捷克斯洛伐克首任总统托马斯·马萨里克雕塑

布拉格城堡新王宫前的英雄门Sousoší Souboj Titánů
布拉格城堡Pražský hrad位于布拉格城堡区波希米亚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以及捷克斯洛伐克捷克共和国总统都在此办公。这里保存着波希米亚王国的王冠。布拉格城堡是世界上最大的古堡,占地七万平方米,长570米,平均宽约130
布拉格城堡新王宫Nový královský palác前正在操练的守卫

从城堡广场Hradčanské náměstí俯瞰布拉格
布拉格是一座著名的旅游城市,市内拥有为数众多的各个历史时期、各种风格的建筑,从罗马式、哥特式建筑、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义、新艺术运动风格到立体派和超现代主义,其中特别以巴洛克风格和哥特式建筑更占优势。布拉格建筑给人整体上的观感是建筑顶部变化特别丰富,并且色彩极为绚丽夺目(红瓦黄墙),因而拥有千塔之城金色城市等美称,号称欧洲最美丽的城市之一


施瓦岑贝格宫Národní galerie Praha – Schwarzenberský palác
施瓦岑贝格宫Schwarzenberg Palace 位于城堡广场南侧,是捷克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古迹之一,建于布拉格城堡大火(1541年)之后的1545-1567年,最初属于Lobkowicz家族,1719年归属施瓦岑贝格家族。这是布拉格最早的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建筑之一。墙壁上绘制了天然石砌状的立体图案,有点像CK小镇的地标彩绘塔。19482月政变后,施瓦岑贝格宫改为军事史博物馆。2002年,施瓦岑贝格宫成为布拉格国立美术馆的产业,2008年起开始用作美术馆。


布拉格城堡广场下的市政厅阶梯

聂鲁达大街Nerudova(最西端) 
在上面照片上远处与街道标牌立柱重合的那栋黄色建筑便是聂鲁达故居,聂鲁达街47号房屋——“两个太阳。这栋巴洛克式的房屋直到19世纪中期才建成。聂鲁达在1845年至1857年住在这所房子里,他的父亲在那里有一家烟草店。在图片中还可以看到那块立于楼上两扇窗户之间的纪念聂鲁达的铜牌


吃个雪糕,歇歇脚

聂鲁达大街Nerudova
在布拉格有两条街道很有特色。一条是伏尔塔瓦河右岸连接老城广场和火药塔的采莱特纳街Celetná,另一条是伏尔塔瓦河左岸沿着坡地向山上城堡延伸的聂鲁达街Nerudova。现在,这两条不长的大街我们都完整的走了下来

聂鲁达大街Nerudova上所见绘画

再次经过圣尼古拉教堂Kostel sv. Mikuláše
从聂鲁达大街的西头来到聂鲁达大街的东头,我们又回到了圣尼古拉教堂Kostel sv. Mikuláše。


布拉格街景

胜利之后圣母堂Kostel Panny Marie Vítězné
坐落在加尔默罗街Karmelitská的胜利之后圣母堂,实际是布拉格第一座巴洛克教堂,由鲁道夫二世的宫廷建筑师——意大利建筑师乔瓦尼·玛丽亚·菲利皮Giovanni Maria Filippi1565-16301613年为新教的路德会Lutherans修建,当时它被称为圣三一教堂church of the Holy Trinity
1620年的白山战役( Bila HoraBattle of White Mountain),是三十年战争(1618-1648年)第一阶段内发生在布拉格附近的一场决定性战役,巴伐利亚公爵马克西米连一世Maximilian I的天主教军团击败了波西米亚国王腓特烈五世Frederick V的新教军团。这场天主教徒与新教徒之间的战役决定了捷克之后近300年的命运。战败的波西米亚失去了独立地位,而新教也一直被禁止到1648年之后。因此在白山战役后,这座教堂移交给天主教的加尔默罗会Carmelites,教堂被重新命名并重建成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
胜利之后圣母堂里最著名的就是耶稣圣婴雕像(即指幼时耶稣的雕像)。这尊雕像在16世纪中叶从西班牙被带到了布拉格,1628年由LobkowiczPolyxena(一个居住在Lobkowicz宫的贵族家庭)赠送给圣母堂。据说,布拉格的圣婴像(也称为il Bambino di Praga)具有神奇的治疗能力,它是该城市的保护者,可以抵抗瘟疫和三十年战争中的破坏。圣婴像吸引了数百万罗马天主教信徒来此朝圣。
胜利之后圣母堂Kostel Panny Marie Vítězné 
马耳他广场Maltézské Square上的Statue of Saint John the Baptist with angels塑像
马耳他广场上的这个施洗者圣约翰与天使雕像Statue of Saint John the Baptist with angels查理大桥上北侧第六组雕像——施洗者圣约翰是一样的

Virgin Mary under Chain教堂
Virgin Mary under Chain教堂据说是中世纪骑士团建造的。名字中的under Chain的意思是,费用来自于旁边的伏尔塔瓦河上的链子船的运营。

 Virgin Mary under Chain教堂内的餐馆
下午一点多了,寻寻觅觅在Virgin Mary under Chain教堂内找到一家西餐馆,对面是法国大使馆。饭后大家不免有点失望,这西餐量少价贵,不算实惠。

 列侬墙Lennonova zeď
列侬墙Lennonova zeď位于捷克首都布拉格修道院大广场Velkopřevorské náměstí,原本是医院骑士团Ordre des Hospitaliers所有的一面普通的墙,1980年代起人们开始在这面墙上涂写约翰·列侬John Lennon风格的涂鸦以及披头士乐队Beatles歌词的片段。1988年,列侬墙成为捷克群众发泄对于胡萨克政体愤怒的源头。大批捷克青年在墙上书写不满的标语,最终在查理大桥附近导致了一场学生、警察之间的大规模冲突,共有几百人被卷入。参与这次行动的学生被讽刺地称为列侬主义者,捷克当局把这些人士称为酗酒者、精神病患者、反社会分子和西方资本主义间谍。
最初的列侬肖像早就被一些新的涂鸦所覆盖,尽管当局曾经专门找人来进行重绘,但每次就在重绘的第二天,墙面上又会被鲜花图案和诗歌所填满。在当代,列侬墙已经成为表达青年抗争的一个象征性符号。墙面的拥有者慷慨的同意这种形式的涂鸦继续下去,促成了如今列侬墙的新生。
正在 列侬墙Lennonova zeď上涂鸦的少女们

Čertovka Water Wheel Bridge

在查理大桥下的Na Kampě街上的座椅上,喝了一直背在身上的每人一罐的啤酒,歇息一会儿,这才又继续前行。

静静的伏尔塔瓦河
潺潺流水里倒影着各种建筑的倩影,从罗马到哥特,从文艺复兴到巴洛克,从洛可可到新古典主义。
查理大桥上看美景

圣约翰的尸体被扔进河里的位置
这里就是当年圣约翰的尸体被扔进河里的地方。十字架和圣约翰的浮雕已被游人抚摸得光可鉴人,据说可以带来好运气。


老城桥塔和查理大桥上的塑像
上图中的塑像是查理大桥东起南侧第一组雕像——圣伊沃(Svatý Ivo,英文:St. Ivo),是雕塑家马蒂亚斯伯纳德布劳恩(Matyáš Bernard Braun,英文:Matthias Bernard Braun 1684-1738)于1711年创作的砂岩雕像。布劳恩出生于奥地利,早年学习木雕,1699年去了意大利,在那里他熟悉了罗马雕塑。1710年之后他来到布拉格,并在这里一举成名,成为捷克最重要的巴洛克风格艺术家之一。
这是他在布拉格的第二件作品,由布拉格查理大学法学院捐赠(圣伊沃是律师的保护神)。这组雕塑描绘了一个老人和一个带着孩子的寡妇,他们正在向圣徒——圣伊沃寻求帮助。圣伊沃被看作是一位保护穷人免受强权者不公正对待的宗教法官。基座上的浮雕描绘了他为一对母子调解纠纷。据说,法学院的学生在考试前曾来此雕像前祈祷。雕像的原件现存放于国家博物馆。

圣伊沃(St. Ivo1253-1303)于12531303年在法国居住,是一名律师、牧师,曾在法国教区工作,后回归家族产业,在经济上帮助受压迫的人,为穷人提供法律援助。教皇克莱门特六世(Pope Clement VI)于1347年封他为圣徒。

从老城桥塔Staroměstská mostecká věž上俯瞰查理大桥Charles Bridge及远眺布拉格城堡

 再次经过布拉格老城广场Old Town Square

 布拉格街头招摇过市的膀爷们

再次经过布拉格老城广场Old Town Square


位于火药塔斜对面的捷克国家银行Česká národní banka

返回途中,在住处附近的一家Lidl超市买了东西,不到五点,我们就回到了住处。

今天虽然走的地方不少,但行程结束的挺早。早早的吃了丰盛的晚餐。晚上自由行动!

2019. 06. 11

早上起来,先收拾好行囊。大约八点到楼上餐厅又一次享受了一顿北方家乡味道的早餐。之后大家先把行李拿到马路边的大门口里面,再去开车过来临时停在大马路上,然后大家忙忙乎乎把行李装上车,这才一溜烟的驶出布拉格,直奔大约八十公里外的位于库特纳霍拉Kutná Hora小城的圣母升天教堂Kostnice Sedlec。

到达圣母升天教堂Kostnice Sedlec时已近九点,可能来的还算早,很容易在教堂不远的路边停下车来。
圣母升天教堂Kostnice Sedlec

圣母升天教堂Kostnice Sedlec
我们四个人买了四张门票,另外两位土豪说啥都不想不愿进去,这可是捷克最有特色的景点之一,这可是世界最大的人骨教堂!


圣母升天教堂Kostnice Sedlec

圣母升天教堂Kostnice Sedlec,又被称为塞德莱茨藏骨堂,中文俗称人骨教堂,是位于捷克库特纳霍拉郊区诸圣公墓Hřbitovní kostel Všech Svatých中的一座小型罗马天主教小圣堂,是世界文化遗产历史城区及圣巴巴拉教堂和塞德莱茨的圣母大教堂的一部分。这座小圣堂中收藏有四万到七万人的骨架,具体数字并没有统计。这些人骨以装饰品、家具的形式陈列在这里。它是捷克共和国游客参观次数最多的景点之一。

这些人骨多来自14世纪黑死病15世纪初胡斯战争杀死的当地人,他们原先被葬在13世纪末建造的公墓里,这座哥特式小圣堂1400年左右建成时掘开了许多墓葬,墓葬中的遗骨就被收藏于其中,因此变成了藏骨堂

圣母升天教堂Kostnice Sedlec

圣母升天教堂Kostnice Sedlec

圣母升天教堂Kostnice Sedlec

14世纪的黑死病,15世纪爆发的约翰.胡斯宗教战争,使得波西米亚大地生灵涂炭。如何安抚亡灵?虔诚的传教士选择了将他们带到昆 特拉 .霍拉的圣土安葬。后来,富有的Schwarzenberg家族将这片地皮和教堂买下,并突发奇想地聘请木匠RINT来装饰教堂。木匠对于几何图形有着职业的天赋,这里最不缺的就是人骨,RINT于是想到了用骨骼来装饰教堂。于是,有了这座人骨教堂。教堂内的装饰都是用人骨做成的,头颅做的台灯,人骨垒成的盾牌,人骨砌成的祭坛,骨头摆成的签名,恐怖却也着实独特

圣母升天教堂Kostnice Sedlec

圣母升天教堂Kostnice Sedlec

圣母升天教堂Kostnice Sedlec

圣母升天教堂Kostnice Sedlec

离开圣母升天教堂Kostnice Sedlec时,向类似许愿池里扔了四枚硬币,按我们的传统,为我们四人到此一游打扰了这些古人的宁静略表歉意,尽管他们从未宁静过。

离开人骨教堂,步行来到大约相距300米的圣母升天与圣若翰洗者教堂Katedrála Nanebevzetí Panny Marie。


圣母升天与圣若翰洗者教堂Katedrála Nanebevzetí Panny Marie


圣母升天与圣若翰洗者教堂(捷克语:Kostel Nanebevzetí Panny Marie a svatého Jana Křtitele;德语:Maria-Himmelfahrt-Kirche)是位于捷克共和国库特纳霍拉Sedlec区的一座教堂,如同一座主教座堂。1995年,这座教堂和诸圣礼拜堂和库特纳霍拉历史中心,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这座教堂与塞德莱茨熙笃会修道院一同建于13世纪末14世纪初,哥特式风格。胡斯战争后被摧毁。18世纪初由著名捷克建筑师Jan Santini Aichel重建,为巴洛克风格,后来称为巴洛克哥特式建筑

圣母升天与圣若翰洗者教堂Katedrála Nanebevzetí Panny Marie


圣母升天与圣若翰洗者教堂Katedrála Nanebevzetí Panny Marie内部


离开圣母升天与圣若翰洗者教堂,我们来到位于库特纳霍拉Kutná Hora小城西南端的圣巴巴拉教堂Chrám svaté Barbory。
教堂大门口处的停车位不多,幸亏还没有停几辆车子。

库特纳霍拉小学Základní škola Kutná Ho

上图中这座位于圣巴巴拉教堂Chrám svaté Barbory正对面并与之仅一路之隔的大楼,竟然是库特纳霍拉小学Základní škola Kutná Hora,这小学也太豪华了吧。


圣巴巴拉教堂Chrám svaté Barbory

圣巴巴拉教堂Chrám svaté Barbory是捷克共和国中波西米亚城市库特纳霍拉的一座教堂,中欧地区的一座著名哥特式教堂,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其名字取得恰如其分,用以对矿工的守护神圣白芭蕾致敬。圣白芭蕾是矿工的主保圣人,因为该镇的财富完全依赖于银矿。

圣巴巴拉教堂始建于1388年,但是工程几度中断,直到1905年才得以完成。第一位建筑师可能是Peter Parler的儿子Johann Parler,但是研究者称Peter Parler至少一同参与了草图设计。建筑工程在胡斯战争期间中断了60多年,工程于1482年重新开始,由两位布拉格建筑师Matěj RejsekBenedikt Rejt负责。原来的设计是要建造一座更大的教堂,也许两倍于今天的建筑。但是工程依赖于该镇银矿的繁荣,而当时其产量已在下降。因此在1588年,未完成的建筑用临时围墙环绕,直到1884年,而屋顶直到19世纪才完成。

圣巴巴拉教堂外观非常迷人。最初在梯形的内部有8个放射状小礼拜堂。后来,建造了唱经楼,由双拱的飞扶壁支撑。

圣巴巴拉教堂Chrám svaté Barbory


耶稣会学院Jezuitská kolej

圣巴巴拉教堂Chrám svaté Barbory紧邻的库特纳霍拉耶稣会学院Jezuitská kolej 是一座巴洛克建筑,兴建于1667–1750年,设计者是布拉格意大利建筑师 Giovanniho Domenica Orsiho

耶稣会学院Jezuitská kolej


圣体礼拜堂Kaple Božího těla
圣巴巴拉教堂Chrám svaté Barbory北面的这个不起眼的小建筑是圣体礼拜堂Kaple Božího těla,从小门进去其实另有乾坤,需买票才能入内,不知其典故由来,只是在门口撇了一眼就离开了。
圣体礼拜堂Kaple Božího těla

圣巴巴拉教堂Chrám svaté Barbory


圣巴巴拉教堂俯瞰库特纳霍拉Kutná Hora
库特纳霍拉Kutná Hora捷克共和国中波希米亚州的一个城市。这座城市在十二世纪由日尔曼人作为定居点而创建。13世纪末时已发展为波希米亚地区最具活力和最富裕的城市之一。周围富有银矿,金属锻造业发达。当时,该城仅次于布拉格,是波希米亚地区的第二大城。在15世纪20年代的胡斯战争期间,该城的大部分日尔曼人口被屠杀,城市开始衰败。从1770年至1823年间的新建奠定了今日城市的基本面貌。19世纪兴起的捷克民族主义运动第一次将该城列入纪念文物的保护范围。1995年,库特纳霍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小城市区不大,本来此行应该进去小城中心老城区看一看的,当时匆忙间却忘记进去一游。


圣巴巴拉教堂Chrám svaté Barbory


圣巴巴拉教堂Chrám svaté Barbory


圣巴巴拉教堂Chrám svaté Barbory


圣巴巴拉教堂Chrám svaté Barbory


大约11:30我们离开圣巴巴拉教堂,离开库特纳霍拉,前往利托米什尔城堡Zámek Litomyšl

一路马不停蹄,一个小时后我们就来到利托米什尔城堡Zámek Litomyšl。
把车子停在城堡下Jiráskova路路边停车位上。

利托米什尔城堡旁的圣十字教堂Piarist Church of the Discovery of the Holy Cross
圣十字教堂后面是一个花园Monastery Garden,这个在中世纪教堂墓地上于2000年建成的花园,于今已是利托米什尔市的主要景点之一。


利托米什尔城堡Zámek Litomyšl

利托米什尔城堡Zámek Litomyšl

利托米什尔城堡Zámek Litomyšl位于东波西米亚城市利托米什尔,是捷克最重要的文艺复兴建筑之一。二战之后,城堡被收归国有,并于1962年申报了国家文化古迹。1999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雄伟壮丽的利托米什尔城堡Zámek Litomyšl

利托米什尔城堡Zámek Litomyšl

利托米什尔城堡Zámek Litomyšl

利托米什尔城堡Zámek Litomyšl

利托米什尔城堡Zámek Litomyšl是一座杰出的完好保存下来的具有拱廊式建筑风格的城堡,这种最早形成于意大利的建筑风格,在16世纪的中欧被广泛采纳并得以充分发展。城堡的主要外部特征是釉雕装饰,内部的一个亮点是巴洛克式的小剧院。


根据网上的资料进入城堡是需要买票的,可我们没看到卖票的地方,进来时也没人查票。

利托米什尔城堡Zámek Litomyšl

 利托米什尔城堡Zámek Litomyšl


利托米什尔城堡Zámek Litomyšl内的藏品

利托米什尔城堡Zámek Litomyšl

利托米什尔城堡Zámek Litomyšl大门

利托米什尔城堡Zámek Litomyšl

捷克音乐家斯美塔纳故居birth house of Bedřich Smetana

上图这座城堡对面的房子,原来是城堡的酿酒厂,一层是捷克音乐家斯美塔纳Bedřich Smetana的诞生地,现在它作为一个博物馆,全面展示了斯美塔纳在这里生活的情况。

利托米什尔城堡外面我们停车处旁边的Pomník Aloise Jiráska塑像


下午两点,我们离开利托米什尔城堡Zámek Litomyšl,前往奥洛穆茨Olomouc

下午三点多点我们便进入奥洛穆茨Olomouc市区。

奥洛穆茨是捷克共和国的第六大城市,历史上曾为摩拉维亚国的首府。相传奥洛穆茨是由罗马帝国凯撒大帝所建,至今奥洛穆茨广场还有凯撒大帝威风凛凛的骑马雕像。1235年,蒙古人发起了对欧洲的入侵。12415月初,他们进入摩拉维亚,开始围攻奥洛穆茨。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之子,蒙古名将拜答尔在攻城战中被守将思泰伦贝尔奇袭击杀。年纪轻轻却有赫赫战功的拜答尔,本来可以在接下来攻宋、大理诸国的战争中大干一场,却无可奈何花落去地葬身此地。被击败后的蒙古人随后入侵并击败了匈牙利。


抵达奥洛穆茨Olomouc


按导航直接开车到达奥洛穆茨上广场Upper Square,附近没有停车位,只好大家先下车,让两位老司机开车去找停车位,最后在下广场把车停了下来。

阿里安喷泉Arion Fountain

奥洛穆茨Olomouc上广场Upper Square的阿里安喷泉Arion Fountain原本是三十年战争后准备建造的最后一个巴洛克式喷泉,后来一直没有付诸行动。直到1995年,喷泉才被纳入上广场的重建计划并于2002年完工。 喷泉由三个元素组成:背面是大型雕塑的乌龟,神话诗人阿里安(Arion)和海豚的雕塑,以及两个女孩和男孩的雕像,男孩还站在乌龟上。

阿里安喷泉Arion Fountain


奥洛穆茨圣三柱Sloup Nejsvětější Trojice

奥洛穆茨市拥有几个大型广场,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当属上广场Upper Square,广场上最引人注目的建筑为奥洛穆茨最有名的古迹圣三一纪念柱。圣三一纪念柱是中欧地区最大的巴洛克雕塑,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称赞其为“中欧巴洛克艺术高峰时期最优秀例子之一”。也是目前世界唯一一处被单独列为世界遗产的独立的雕塑。

奥洛穆茨Olomouc上广场Upper Square

当圣三一纪念柱竣工之后,它立刻成为了当地人的无限骄傲,市民们太热爱这座丰碑了。1758年,在普鲁士围攻奥洛穆茨期间,该柱子被普鲁士大炮击中了好几次。奥洛穆茨市民游行队伍请求普鲁士将军不要向纪念碑开枪。开明的詹姆斯基思将军同意了市民们的请求,于是直到今天我们还能够尽情欣赏圣三一纪念柱原汁原味的壮丽。现在柱子上一枚镀金的石头炮弹仍在诉说着这一历史,提醒我们艺术的力量强于大炮。女王玛丽娅·特蕾西亚也参加了纪念柱的献祭仪式,并赐予奥洛穆克市民现在的摩拉维亚纹章,以表彰该市抵抗普鲁士军之功。

奥洛穆茨Olomouc上广场Upper Square


奥洛穆茨Olomouc上广场Upper Square北侧的爱德曼宫Edelmann's palace


奥洛穆茨圣三柱Sloup Nejsvětější Trojice

奥洛穆茨圣三柱Sloup Nejsvětější Trojice1716–1754年,是为了1714年到1716年袭击摩拉维亚的黑死病得到平息而举行盛大的天主教感恩仪式而建,也可视为地方精神的表现,因为所有工作的艺术家和工匠都是奥洛穆茨市民,几乎所有描绘的圣徒都与该市有某种关联。
奥洛穆茨三圣柱又称三位一体圣柱,三位一体是基督教的主要教义之一,即上帝包含圣父、圣子、圣灵三个格位,但三者又结合于同一本体。三位一体圣柱是此类建筑的典型。这座具有巴洛克式风格的圣柱高35米,柱体上装饰着许多精美的宗教雕刻,这些雕刻出自捷克著名艺术家瓦茨拉夫.伦德尔(1669-1773)等人之手。1754年,特蕾丝德皇后曾亲自出席圣柱的竣工典礼。
 奥洛穆茨圣三柱Sloup Nejsvětější Trojice内部小教堂
富丽堂皇的外饰和浑然天成的美感,使得圣三一纪念柱让人过目不忘,估计这就是当时奥洛穆茨市民们在设计圣三一纪念柱时的初衷。纪念柱是如此之庞大,在碑柱的内部甚至藏着一座小教堂,不走近很难发现它的存在。

 奥洛穆茨圣三柱Sloup Nejsvětější Trojice
圣三一纪念柱旁边就是建于15世纪的市政厅,上图中正在维修的那座建筑就是。市政厅塔楼上镶嵌着奥洛穆茨天文钟Olomoucký orlo,它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体现日心说的天文钟之一。可惜此时奥洛穆茨市政厅正在维修,没能一睹其芳容。

 奥洛穆茨圣三柱Sloup Nejsvětější Trojice

奥洛穆茨Olomouc上广场Upper Square西侧的佩特拉斯宫Petrášův palác前的美女们


奥洛穆茨圣三柱Sloup Nejsvětější Trojice


奥洛穆茨Olomouc上广场Upper Square的大力神喷泉Herkulova kašna


洛穆茨值得自豪的地方还有其幸存下来的六座巴洛克式喷泉。虽然大多数欧洲城市在建造供水管道后会拆除旧喷泉,但奥洛穆茨市民决定将城市的喷泉作为火灾时应急储存而保留。城市精神通过名为大力神(Hercules)、海神(Neptune)、天神(Jupiter)、海之信使(Triton)、神之信使(Mercury)五个希腊神话大神和凯撒大帝(Caesar)六个巴洛克式喷泉所体现。2002年,一个配有奇异龟的新时代喷泉(Arion's Fountain),加入到这六个喷泉之中,让城市的神话变得更加完整。以上七个喷泉我们看到了六个,只有神之信使喷泉Mercury没有看到,它就在圣三柱北面不足二百米的地方。但最后看到的海之信使喷Triton Fountain却是无意中碰上的。

凯撒大帝喷泉Caesarova kašna

凯撒大帝喷泉Caesarova kašna

奥洛穆茨OlomoucŠkolní小巷 


奥洛穆茨OlomoucŠkolní小巷 


奥洛穆茨Olomouc圣弥额尔教堂Chrám sv. Michala


奥洛穆茨下广场lower Square上的海神喷泉Neptunova kašna


奥洛穆茨圣母柱Mariánský sloup

奥洛穆茨圣母柱Mariánský sloup是一个巴洛克式黑死病纪念柱,位于奥洛穆茨下广场lower Square。圣母柱由瓦茨拉夫 Render建于1715-1723年,奥洛穆茨市民经历了1714年到1716年的黑死病袭击,以此表达感恩。1758 - 柱子在普鲁士围攻期间被破坏,代之以圣塞巴斯弟盎雕像。1985用复本代替原件。在柱的顶端是圣母雕像。柱的底部是8位圣人雕像: 下排雕塑:圣罗格,圣嘉禄·鲍荣茂,圣方济各·沙勿略圣塞巴斯弟盎。上排雕像:圣帕夫林娜 - 奥洛穆茨城的主保圣人,利马的罗撒(圣罗茜利马),亚历山大的加大肋纳,尼高美底的芭芭拉(圣女白芭蕾)。

奥洛穆茨下广场lower Square上的天神喷泉Jupiter Fountain


奥洛穆茨下广场lower Square - 喝咖啡去喽!

Caffé Trieste咖啡馆
在现代艺术气氛浓厚的Caffé Trieste咖啡馆每人点了一杯咖啡,便品尝便歇息,边欣赏外面的下广场风景。


奥洛穆茨下广场lower Square - Caffé Trieste咖啡馆

奥洛穆茨下广场lower Square

离开奥洛穆茨下广场lower Square,开车前往位于奥洛穆茨东边的圣瓦茨拉夫主教座堂Katedrála sv. Václava Olomouc。

从导航上看到距离目的地还有四百米时,正好发现路边有一处停车场。由于刚才在奥洛穆茨上广场停车遇到困难,害怕到圣瓦茨拉夫主教座堂Katedrála sv. Václava Olomouc不好停车,干脆在这里停下车,四百米的路很容易走过去。


奥洛穆茨海之信使喷Triton Fountain
说来也巧,我们临时决定停车的这个Nám. Republiky停车场,一旁就是奥洛穆茨六大历史喷泉之一的海之信使喷Triton Fountain。而四周坐落着奥洛穆茨地标式建筑群。
上图中喷泉后(北)左边建筑是奥洛穆历史博物馆History museum in Olomouc,右边是

哈纳卡军营Hanácká barracks。

下图中喷泉后(东)左边建筑是奥洛穆图书馆Olomouc City Library,右边建筑是奥洛穆茨邮政局Česká pošta Olomouc。
奥洛穆茨海之信使喷Triton Fountain

奥洛穆茨nám. Republiky大街街景

圣瓦茨拉夫广场上的雕塑

奥洛穆茨圣瓦茨拉夫主教座堂Katedrála sv. Václava Olomouc
奥洛穆茨圣瓦茨拉夫主教座堂Katedrála sv. Václava Olomouc是一座位于奥洛穆茨同名广场上的新哥特式主教座堂。教堂和广场都得名于波西米亚大公瓦茨拉夫一世。主教座堂的钟楼高100.65米,为捷克第四高建筑物圣瓦茨拉夫主教座堂原为巴西利卡1131年祝圣。13世纪和14世纪改为哥特式。
130684日,捷克国王瓦茨拉夫三世在附近被谋杀,他是波西米亚培密史利德王朝最后一位男性统治者。
2004年至2007年间,该主教座堂经历了一次大幅翻修。
奥洛穆茨圣瓦茨拉夫主教座堂Katedrála sv. Václava Olomouc

圣瓦茨拉夫主教座堂旁边的奥洛穆克城堡Olomouc Castle

奥洛穆茨圣瓦茨拉夫主教座堂Katedrála sv. Václava Olomouc

奥洛穆茨圣瓦茨拉夫主教座堂Katedrála sv. Václava Olomouc

奥洛穆茨圣瓦茨拉夫主教座堂Katedrála sv. Václava Olomouc

奥洛穆茨圣瓦茨拉夫主教座堂Katedrála sv. Václava Olomouc

游览毕奥洛穆茨圣瓦茨拉夫主教座堂Katedrála sv. Václava Olomouc,再步行返回停车处。

奥洛穆茨nám. Republiky大街街景

奥洛穆茨nám. Republiky大街街景

下午大约5:40我们离开奥洛穆茨,前往位于布尔诺市郊的住处。
奥洛穆茨作为中欧古城,可谓是一朵暗香舞动的巴洛克玫瑰,以其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瑰宝,通常被称为没有游客的“小布拉格”。两个多小时的游览,只能浮光略影蜻蜓点水般地感受到这座巴洛克式古城的魅力。

2019.06.12

为了避开繁忙的人群和炙热的阳光,我们决定一早起床先去布尔诺Brno市中心游览,然后回来在吃早饭,之后再出发前往下一站。

早上大约六点半我们便来到布尔诺新市政厅前的多米尼加广场Dominikánské náměstí,把车子停在一旁购物中心的地下停车场里,开始游览布尔诺老城区。

布尔诺新市政厅New Town Hall

布尔诺新市政厅New Town Hall这里过去是建于13世纪的多米尼克会的修道院。也曾是当地议会和省议会开会的场所,省长(国王的官员)在这里管理摩拉维亚。1935年从旧市政厅搬到了这里,开始成为城市议会和城市委员会的领地。市政厅前就是多米尼加广场Dominikánské náměstí。


布尔诺圣弥额尔教堂Kostel svatého Michala

圣弥额尔教堂Kostel svatého Michala位于布尔诺中心区的多米尼加会广场Dominikánské náměstí,毗邻新市政厅New Town Hall,它创建于13世纪,在1645年布尔诺围城战期间被瑞典军队摧毁。目前的巴洛克外观形成于1658-1679年,建筑师是当地的埃尔纳Jan Křtitel Erna


布尔诺Panská街街景


布尔诺老市政厅Old Town Hall


布尔诺老市政厅Old Town Hall大门对面的小巷子


布尔诺卷心菜市场Zelný trh


在卷心菜市场的东北角,有一座红顶白墙的建筑,也就是上图左边那个建筑,名为瑞都塔剧院divadlo Reduta,建于十七世纪,是中欧地区最古老的剧场之一。在堡垒剧场的门前,有一个座矗立在白色柱子上的小人雕像,就是上图中穿粉色衣服的美女上方那个隐约可见的黑色小人,放大后便是下图清晰可见的塑像。这个背上只长着一个翅膀,看起来想要飞翔的人物是少年莫扎特,这是为了纪念11岁的莫扎特,1767年圣诞节时曾在此演出。
莫扎特塑像Statue of W. A. Mozart

布尔诺卷心菜市场Zelný trh


布尔诺卷心菜市场Zelný trh 布尔诺旧城的一个广场。广场位于彼得罗夫山下,为一长方形坡地。大部分地区被用来作为一个市场,出售水果,蔬菜,花卉等,不过是早市,中午便会散去,我们今天来的早,当时市场上的人还不算多。南部和东部边缘用作停车场。广场原名上市场Horní trh,创建于13世纪。在15世纪才改称为卷心菜市场。卷心菜市场西南面是圣伯多禄圣保禄主教座堂,北面是自由广场


帕纳瑟斯喷泉Kašna Parnas

广场中部伫立着建于17世纪后期的帕纳瑟斯喷泉kašna Parnas。喷泉由约翰·伯恩哈德·菲舍尔设计,1693-1695年由亚当·托比亚斯·克拉克建于维也纳。在喷泉的顶部是圣三圣母臬玻穆的若望sv. Primitiv圣君士坦丁以及两个天使的巴洛克雕像,是Antonin Schweigl 1729年的作品。广场周围的主要建筑物包括迪特里西斯坦宫Dietrichsteinský palác摩拉维亚博物馆)、Husa剧院(Divadlo Husa na provázku,原palác Hausperských z Fanalu宫),Zdar 修道院院长宫,称为小家伙(Malý Špalíček,合并4幢哥特式和文艺复兴房屋)以及最近装修的Reduta剧场(divadlo Reduta)。
矗立于卷心菜市场西侧的三位一体柱Holy Trinity Column


Divadlo Husa na provázku剧院

从卷心菜市场前往圣伯多禄圣保禄主教座堂的小路

布尔诺的花

圣伯多禄圣保禄主教座堂Katedrála svatých Petra a Pavla


圣伯多禄圣保禄主教座堂Katedrála svatých Petra a Pavla位于布尔诺市中心的彼得罗夫Petrov区,捷克国家文化古迹,摩拉维亚南部最宏伟的建筑和该市的主要地标之一。其钟楼高84米。内部主要是巴洛克风格,外部两座高耸的钟楼几乎在布尔诺的任何地方都能看到,是布尔诺的地标,由建筑师奥古斯特·柯尔斯坦建于1904-1905年,重建后为新哥特式建筑风格。


圣伯多禄圣保禄主教座堂Katedrála svatých Petra a Pavla


圣伯多禄圣保禄主教座堂Katedrála svatých Petra a Pavla


圣伯多禄圣保禄主教座堂Katedrála svatých Petra a Pavla


圣伯多禄圣保禄主教座堂Katedrála svatých Petra a Pavla正门

上图是主教座堂正门,图片上方依稀可见的文字是拉丁文马太福音经文:
Venite ad me omnes qui laboratis et onerati estis / et ego reficiam vos tollite iugum meum super / vos et discite a me quia mitis sum et humilis / corde et invenietis requiem animabus vestris / iugum enim meum suave est et onus meum leve est.(凡劳苦担重担的,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必使你们得安息。我心里柔和谦卑,因此你们要负我的轭,且要跟我学,/你们魂里就必得安息。 /因为我的轭容易的,我的担子是轻省的。),马太福音 11, 28-30

Sculpture of St. Cyril and Methodius塑像

紧邻大教堂的Bishop Apartments酒店


丹尼斯公园Denis Gardens里的方尖碑Obelisk
丹尼斯公园Denis Gardens里的方尖碑Obelisk是为了纪念1815年欧洲拿破仑战争结束的纪念碑。石碑的下部腰部有四个用铁链连在一起的镀金狮子

从丹尼斯公园Denis Gardens里的Vyhlídka Nové sady观景台俯瞰布尔诺

布尔诺Brno 捷克的第二大城市,自1641年起就成为摩拉维亚的中心城市,现在也是南摩拉维亚州的首府5世纪开始已经有人居住。14世纪轮流与奥洛穆克 (原来的首府)召开地区议会。胡斯战争时的亲胡斯军队、三十年战争瑞典,以至普鲁士1742年的攻势,都未能让这座城陷落。1777年升为教区18世纪开始工业化,被誉为摩拉维亚的曼彻斯特1847年安装煤气街灯,1867年开始电车服务。但同时旧城堡亦成为监狱,囚禁奥匈帝国政治犯。该区域历史上一直是德意志人聚居区。


布尔诺街头有趣的雕塑

布尔诺Townhouse Blue Star前面的雕塑

布尔诺新市政厅对面的大楼ou

布尔诺街景

布尔诺自由广场Náměstí Svobody上的瘟疫纪念柱Morovýsloup


建于1679年的瘟疫纪念柱Morovýsloup伫立于自由广场中央,纪念柱上有布尔诺人在鼠疫期间所朝拜圣人的雕塑

布尔诺自由广场Náměstí Svobody

自由广场Náměstí Svobody旧名下市场Dolní trh、大广场Grosser PlatzVelké náměstí,是布尔诺最重要的广场。坐落在布尔诺旧城的中心,大致呈三角形自由广场被认为是城市的中心。它首次提到是在13世纪。在中世纪,富裕的市民和贵族在此建立住宅,增加了广场的重要性。1869圣尼古拉教堂被摧毁,1945年轰炸后最后的遗迹消失。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广场进行大规模重建,许多房屋被拆毁,重建为文艺复兴风格
布尔诺自由广场Náměstí Svobody上的Astronomical Clock天文钟 
位于自由广场的东侧,样式很现代,像个黑色的子弹头,安放于2010年,是为了纪念 1645  布尔诺 市民 成功 抵抗 瑞典 三十万大军包围,保住后方首都 维也纳 (当时为奥匈帝国)的一段辉煌历史。据说,由于包围时间太超出预期,当时 瑞典 将军集合下属宣布:明天!发动最后攻占,拿下 布尔诺 !要是明天中午教堂钟响前还没拿下,就退兵!此消息传到市民耳里,尽管攻占当天 瑞典 军队已快要越过城墙,市民发奇招使彼得罗夫山上教堂提前一小时,早上十一点,鸣钟, 瑞典 军队误以为时辰已到,却未能 成功 ,即退兵作罢,市民最终赢得了胜利。也因为这个传说雕塑家特意将天文钟设计为了子弹的形状。天文钟每天11 点整会发出特别的旋律,并且从天文钟的顶部会释放出一个玻璃球,谁比较幸运能够得到它,就可以带回家留作纪念。为什么是玻璃球呢?是因为有另一个传说说道能够 成功 杀死 瑞典 将军的只能是在午夜发射的并经过魔法仪式而铸造出的玻璃球


布尔诺自由广场Náměstí Svobody

上图中远处的尖塔便是圣雅各伯教堂Kostel sv. Jakuba。欧洲 第二大的地下墓穴就位于圣雅各伯教堂旁。这个地下墓穴是在一次考古发掘中被发现的,有约5万具骸骨埋藏其中,大都来自1718世纪。我们没有前去圣雅各伯教堂参观,在自由广场上转了一圈,就转往不远处的停车处了。

多米尼加广场Dominikánské náměstí上的市政厅和圣弥额尔教堂

多米尼加广场Dominikánské náměstí旁的购物中心大楼
我们的车子就停在上图购物中心大楼的地下停车场里。

大约早上八点,我们开始离开布尔诺老城中心,回返住处。

游览毕布尔诺老城,也算完成今天的一个主要旅行项目。轻松愉快的吃了早餐,一如既往的收拾整理好房间,便出发往 捷克克鲁姆洛夫Český Krumlov,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捷克CK小镇 。

从布尔诺到CK小镇约250公里的路程,要经过特热比奇Třebíč泰尔奇Telč这两个已被列为世界遗产的小镇。在计划里如果时间允许我们将顺道游览这两个小镇,时间如不宽裕起码可以游览其中的一个。

离开住处驶上高速没多久,车子毫无任何征兆的忽然没了动力,油门踩到底却没有反应,而此时我们正行驶在超车道上,感觉到不对劲想在车子停下来之前移到慢车道时,发现邻车道里密集的车辆根本过不去,只能眼看着慢慢停在快车道上。好在前面有道路施工,大家的车速都不快,否则在高速公路的快车道上停车,后果想想都可怕。一阵手忙脚乱后,熄火又重新打火,车子才重新恢复了动力。
继续前行,惊魂未定的我们很快发现车子的不正常,对油门反应不敏感,甚至油门踩到底速度还是老牛破车一般慢腾腾的。
不敢按原计划继续前行了,在最近的出口驶下高速,来到一个超市的停车场停下车来。
打电话给租车公司,告知他们车子的问题和我们所在的位置。然后大家轮流到超市里面凉快闲逛打发时间,等待租车公司派人来处理。

一直点电话催,一直没人来,让我们一直等着。
一直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也考虑到租车公司需要跨国协调的复杂和难处,我们搜索到了附近的一家租车公司的分店Europcar Brno - Centrum,主动把车开过去,同一家租车公司,想必处理起来会方便一些。

车子停在Europcar Brno - Centrum的专用停车位
提心吊胆慢慢把车开来Europcar Brno - Centrum,生怕半路趴窝不能动可就更加麻烦了。
Europcar Brno - Centrum位于布尔诺Křížkovského 496,在酒店大厅的一角。来到后才发现办公室里没有一个人,按照张贴在大门上的联系方式打过去,回复说这事不归他们来管。赶紧再打电话到维也纳机场租车处,告诉他们我们新的位置,也在催促他们赶快派人前来处理。好在这里酒店大厅的环境安静舒适,我们一边歇息一边等待租车公司派过来的人。

车子被大众车厂设在布尔诺的维修点从Europcar Brno - Centrum拖走
下午大约4点,租车公司安排大众汽车在布尔诺的一个服务网点的拖车,前来把我们的车拖过去检查。

四个诸葛亮
在这家大众汽车的服务网点我们向维修人员大体介绍了情况,他们做了检查后,只是更改了一下车载软件,解决了动力不足到一个程度就停车的问题。按他们的解释,现在即使车子慢些也不会自动停下不动了。他们更改软件后还开车出去跑了一段路程,以验证效果。

这样的维修没有根本的解决问题,但他们说一般路上不会有问题,问能不能确保不会再有问题,他们也不敢下这样的保证。我们真的担心这二百多公里的路万一半路抛锚可怎么办。

他们下午六点下班,我们必须抓紧时间做出决定。大家讨论了各项可能的选择,最后一致决定听从维修人员的建议,开车继续前往CK小镇。如果一路没问题,原来的旅行计划大体上不受太多影响,如果半路抛锚了再想办法。

说走就走,大约六点我们离开这家维修点,开着这辆病已缠身的大众车,怀着忐忑的心情起程前往CK小镇。
一路之上车子动力系统状态一直不太稳定,一会儿好一点,一会儿又明显力量不足。开始时大家都特别担心,跑到后来也就不管这些了。

三个多小时后,天将要黑下来的时候,我们终于到达CK小镇的住处。

今晚可以有地方睡觉吃饭了,普通的需求得以保证竟是这么幸福!此时此刻,没有能够按照原计划游览特热比奇Třebíč泰尔奇Telč这两个已被列为世界遗产的小镇,已经感觉不到任何遗憾了!

2019. 06. 13

从旅行资料上知道,CK小镇平时旅客量很大,特别是几个拍摄小镇全貌的景点,常常更是人满为患。为了避开拥挤的人群,我们特意早晨一早先去游览CK小镇,然后回来再吃早饭。

我们位于CK小镇郊区漂亮的下榻处

早上大约7:20,我们出发前往CK小镇。十几分钟之后,我们已在CK小镇Parking P1停车场停放好车子。从这里我们将徒步游览这个誉满天下的美丽小镇。

克鲁姆洛夫Cesky Krumlov是捷克南波西米亚的迷人小镇,通常被称为CK小镇,也是世界上最美的几座城市之一。该城市于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斗篷桥Plášťový most

由于在谷歌地图上走过这个地方,对这里有所了解,所以我们从上图的斗篷高桥右边的一条小路直接登上斗篷桥。这里应该有一个俯瞰CK小镇的绝佳地点。
CK小镇Parking P1停车场通往斗篷桥的小路

CK小镇全景

从斗篷桥西端的一个小门进入一个小院子,小院子里有一个号称CK小镇的最佳观景台,在这个观景台上可以看到整个CK小镇和转了个U型弯的伏尔塔瓦河。这里的视野和角度都非常好,是整个城堡区唯一能同时拍摄到城堡塔Český Krumlov Castle Tower圣尤士德教堂Kostel sv. Jošta圣维特大教堂Kostel svatého Víta三座尖塔的地方。俯瞰整个小镇,远处起伏的丘陵和苍翠的树林,一片绿意间点缀着民居的红顶屋瓦,那一份美丽景致,令人难以忘怀。


环绕CK小镇的伏尔塔瓦河
我们来的时候观景台上一个人都没有,只有观景台所在的小院子的远处一角上,有一个姑娘趴在桌子上旁若无人的写着什么,我们的到来丝毫没有影响到她。而此刻整个观景台都是我们的,可以不紧不慢的拍照,可以静静的俯瞰欣赏美的摄人心魄的CK小镇,顾不上吃早饭就跑过来,多么值得的选择!
CK小镇
CK小镇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小镇是当之无愧的。这个现在只有14100名居民的小镇位于伏尔塔瓦河的上游,距捷克首都布拉格约160公里。该城在13世纪时由于其处于一条重要的贸易通道上而逐渐繁盛。大部分建筑建于14世纪到17世纪之间,多为哥特式和巴洛克式风格。整个小镇被流经该处的马蹄铁形的、宽阔蜿蜒的伏尔塔瓦河环抱着

捷克克鲁姆洛夫城堡Státní hrad a zámek Český Krumlov


CK小镇

斗篷桥Plášťový most上CK小镇观景台小院里埋头书写的女孩

在观景台上留恋欣赏CK小镇大约20分钟,要走的时候也正好有一些游客走了过来。而一旁那个姑娘也在伏案继续写着什么,一个孤身女孩,大清早来到这个相对安静又有纪念意义的地方,心无旁骛的写点东西,是个真正懂得旅行的人。另一个方面,看来CK小镇的治安也真不错,来时对中欧国家的治安的担心似乎有些多余。

斗篷桥Plášťový most上看CK小镇


斗篷桥Plášťový most上


从捷克克鲁姆洛夫城堡看CK小镇

捷克克鲁姆洛夫城堡Státní hrad a zámek Český Krumlov是镇上最高的建筑,也是克鲁姆洛夫最明显的坐标,它是仅次布拉格古堡的捷克第二大古堡。古堡是文艺复兴与洛可可艺术的结晶,内部装潢富丽堂皇,地板上躺着的大熊标本,展列室里的黄金马车,满墙的胜利旗帜和家族标记,都是诉不尽的千秋往事;古堡的花园是让人憩息的好地方,登上古堡最高城塔整个小镇就在眼下,河岸四周的房屋,一律用橙黄色的屋瓦,屋顶曲线轻轻舒展,错落有致,中间便是高耸的教堂。

捷克克鲁姆洛夫城堡Státní hrad a zámek Český Krumlov


捷克克鲁姆洛夫城堡和这座城市同名,据记载,十三世纪南波西米亚的贵族维特克家族开启了捷克克鲁姆洛夫的建城史,一个世纪后,城堡让渡给捷克最强大的贵族罗森堡家族。后来,城堡被来自哈布斯堡家族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鲁道夫二世购得。再之后,城堡落入施瓦岑贝格家族手中,这个家族在这里延续了二百多年,直到二战爆发,由于城堡最后一代领主公然反对德国纳粹,财产被纳粹没收。二战结束后,城堡被当时的捷克斯洛伐克收归国有。


从上图可以看到,克鲁姆洛夫城堡和我们前天刚刚游览过的利托米什尔城堡Zámek Litomyšl的建筑风格有许多相似之处。

捷克克鲁姆洛夫城堡Státní hrad a zámek Český Krumlov


从捷克克鲁姆洛夫城堡俯瞰克鲁姆洛夫小镇


捷克克鲁姆洛夫城堡Státní hrad a zámek Český Krumlov


捷克克鲁姆洛夫城堡Státní hrad a zámek Český Krumlov



捷克克鲁姆洛夫城堡Státní hrad a zámek Český Krumlov

 城堡共有五个广场或中庭,从东到西依次被称为第一、二、三、四、五广场,登城堡塔要收费,但若仅仅是进入城堡及城堡花园,均是免门票的。

捷克克鲁姆洛夫城堡Státní hrad a zámek Český Krumlov


城堡下理发师Lazebnický most上的耶稣受难塑像


CK小镇街景

斯沃诺斯基广场Nám. Svornosti上的黑死病纪念柱Kašna a morový sloup

我们从捷克克鲁姆洛夫城堡Státní hrad a zámek Český Krumlov下来,穿过理发师Lazebnický most,就到了斯沃诺斯基广场,也称为市政厅广场。中世纪小镇的市政厅是一座白色的3层楼建筑物。周围也多是3层楼建筑,由于保存完好,游客看到的景色和300年乃至500年前如出一辙。斯沃诺斯基广场是CK小镇的中心广场,面积不大,和欧洲的其他地方一样,有黑死病纪念石柱,当然小镇上的是简约版

斯沃诺斯基广场Nám. Svornosti

位于斯沃诺斯基广场Nám. Svornosti上的CK小镇市政厅

圣维特大教堂Kostel svatého Víta

CK小镇圣维特大教堂Kostel svatého Víta成立于1309年。1407年到1439年之间建造新教堂,Hostislav神甫采用了哥特式交叉拱顶1500年建造唱经楼。教堂在1638年、1725-1726年以及18世纪下半叶进行过扩建。在19世纪(主要是在1893-1894年)进行了修改,并在1899-1900年恢复。1936年内部设施进行了彻底的维修。

圣维特大教堂Kostel svatého Víta


CK小镇街景

CK小镇幸运地在五个多世纪以来平安地发展,因此它的建筑遗风被原封不动地保留了下来而成为欧洲中部中世纪古城的一个杰出典范。

CK小镇街景

CK小镇街景
克鲁姆洛夫的历史开始于13世纪南波希米亚豪族维特克家族在此建造城堡之时,1374年时这里只有96幢房子;公元14世纪时维特克家族消亡了,罗热姆韦尔克家族成为了当地的统治者,到了16世纪,城市一度繁至极点;而18世纪施瓦岑贝格家族开始控制该地区,这些家族在当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经过了几个世纪的建设,成就了如今规模宏大的城堡建筑群。
CK小镇街景

CK小镇街景

CK小镇街景

CK小镇街景

CK小镇街景

从Lávka pod Zámkemqiao'shang看捷克克鲁姆洛夫城堡斗篷桥


斗篷桥Mantelbrücke是克鲁姆洛夫小镇的一座多层桥梁,跨越捷克克鲁姆洛夫城堡的护城河。斗篷桥连接城堡的两个庭院,兴建于15世纪,目前的形态始于1777年。斗篷桥与城堡均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的一部分。


捷克克鲁姆洛夫城堡Státní hrad a zámek Český Krumlov和斗篷桥Plášťový most


捷克克鲁姆洛夫城堡Státní hrad a zámek Český Krumlov下的伏尔塔瓦河

拉丁文和老德文的克鲁姆洛夫所表示的都是这片土地是高低不平的草地。指曲折的草地或水面旁的地方,正好描绘出伏尔塔瓦河水道蜿蜒地环绕着这片土地的地理风貌。据历史记载,克鲁姆洛夫这块土地早在公元前6000年就有人类在此长期居住。13世纪南波希米亚豪族维特克家族在此建造城堡和老城,仍留有文字记载。
环绕CK小镇的伏尔塔瓦河



斗篷桥Plášťový most


斗篷桥Plášťový most


在CK小镇游览了将近两个小时,大约9:30,我们离开小镇,回返住处。

有特色的厨房

简单早餐后便出发前往梅尔克Melk小镇,那里是著名的瓦豪河谷Wachau景区的起点。我们将从梅尔克Melk小镇开始游览瓦豪河谷,并顺道前往位于维也纳的住处。

大约下午两点来到梅尔克Melk小镇。
将车子停在梅尔克修道院Stift Melk下面1号公路的路边停车处,从梅尔克修道院后面的小路爬上修道院。相信绝大多数游览过梅尔克修道院的人都没走过这条小道。

从梅尔克修道院Stift Melk后面俯瞰多瑙河两岸风光

梅尔克修道院Stift Melk

梅尔克修道院Stift Melk
梅尔克修道院Stift Melk是一座本笃会修道院,位于奥地利下奥地利州梅尔克镇的山岩上,俯瞰多瑙河,毗邻瓦豪河谷。梅尔克修道院成立于1089年。今天看到的这座巴洛克建筑修建于1702年到1736年,有精美的壁画,图书馆藏有无数的中世纪手稿。据说修道院得到了哈布斯堡王朝的赞助。由于玛利亚·特雷西亚女王酷爱黄色(专有特雷西亚黄一说),所以整个修道院以靓丽的黄色为主色调。由于其名望和学术价值,在1780年到1790年约瑟夫二世大量解散奥地利的修道院时,梅尔克修道院得以幸免,并逃过了拿破仑战争的破坏。1938德奥合并,学校和修道院的大部分被纳粹收归国有。

修道院是梅尔克小镇上最抢眼的建筑,2000年梅尔克修道院连同整个瓦豪河谷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梅尔克修道院Stift Melk

梅尔克Melk小镇

梅尔克Melk小镇
尔克小镇在瓦豪河谷的上游,是个有着典雅文艺复兴气息的小镇,是大多数游客选择游览多瑙河瓦豪河谷的起点。
梅尔克Melk小镇

梅尔克Melk小镇外横跨在一条多瑙河支流上的铁桥
梅尔克Melk前往克雷姆斯Krems游览瓦豪河谷的游轮,就是从这条多瑙河支流上的码头出发的。 

梅尔克修道院Stift Melk

车子还有动力问题,为了给游览瓦豪河谷留下更多时间,我们没有进入到梅尔克小镇里面的中心地方去。

大约2:40离开梅尔克,开始向往已久的瓦豪河谷之旅。

瓦豪河谷Wachau

瓦豪河谷Wachau是指多瑙河从梅尔克(Melk)到克雷姆斯(Krems)这一段大约35公里长的流域。在中国的景区里,经常会把美丽的河流两岸命名为“画廊”,套用在这里,瓦豪河谷就是不折不扣的70里画廊了。古镇、古堡、村庄、葡萄园以及起伏的丘陵、色彩斑斓的植物,共同构成了瓦豪河谷的风景长卷。

2000瓦豪河谷Wachau地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瓦豪河谷阿格斯泰因城堡Burgruine Aggstein
上图是历史可以追溯至12世纪的阿格斯泰因城堡,修建在一座高480米的小山上。我们被它的雄姿吸引,不顾车子动力不足的问题,决定试一下看能不能开上去。现实总是很骨感,我们沿着Aggstein路刚开始上山车子就走不动了,吓的我们赶紧掉头回到大路上,要在在这种小路上抛锚,那我们的麻烦可就大了。

瓦豪河谷Ruine Hinterhaus城堡
上图是瓦豪河谷施皮茨Spitz小镇南面尧尔灵山Jauerling山坡上Ruine Hinterhaus城堡13世纪便已矗立在此。后来归哈布斯堡皇族所有,也就是茜茜公主嫁入的皇室家族。城堡共分三层,城门位于东北、塔楼位于西南,中间则是大面积的主城堡。施皮茨小镇附近有个叫做Ritzling的中世纪葡萄园,当地人自称雷司令葡萄源于此地,不过这种说法没有得到太多业界的支持。

瓦豪河谷圣洛伦茨St. Lorenz

瓦豪河谷葡萄园

如果说《蓝色多瑙河》是一支华丽的圆舞曲,那瓦豪河谷就如一首动人的田园诗。

瓦豪河谷魏森基兴Weißenkirchen in der Wachau小镇

魏森基兴曾经是瓦豪河谷最主要的城镇之一,9世纪以来便属于巴伐利亚修道院。上图中那座小镇上最高的红顶建筑便是中世纪后期的魏森基兴要塞教堂Pfarrkirche Weißenkirchen。这座教堂始建于13世纪下半叶,14世纪上半叶扩建并增加了小型的六角塔,16世纪初又新建了五层主塔和哥特式合唱台。为了防御土耳其人,教堂在1530年前后扩建了城防系统随后在1687年进一步加固。

瓦豪河谷魏森基兴Weißenkirchen in der Wachau小镇


多瑙河瓦豪河谷

瓦豪河谷圣洛伦茨St. Lorenz渡轮码头

圣洛伦茨St. Lorenz渡轮码头往前走几公里就是迪恩施泰因Dürnstein小镇,这个瓦豪河谷小镇有两个著名的景点,一个是紧邻多瑙河以蓝色钟楼而闻名的杜伦斯泰因修道院Stift Dürnstein,电影《茜茜公主》曾在此取景;另一个是小镇后面山坡上的Burgruine Dürnstein古堡,据记载800多年前,奥地利公爵在此关押第三次十字军东征归来的英格兰狮心王理查。1192年,正在圣地打仗的理查因为国内动乱,取道奥地利回英国,结果被仇家发现,关在了这座城堡。之前特意在谷歌地图上做了标志,到跟前了却没能前去小镇一游,徒留遗憾。

往前不远便是瓦豪河谷的另一端点克雷姆斯Krems小镇,已是下午四点,我们没有进入小镇,继续前行前往维也纳。

下午五点多我们到达住处,房东老两口带着外孙和外孙女来安排我们住下。自昨天车子出问题以来悬着的心这才彻底放了下来,来到维也纳,车子即使趴窝都不那么可怕了!

去超市采购了东西,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大家轻松愉快的嗨一下!

今天对我们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前年今晚的晚饭是在德国最北部城市弗伦斯堡吃的,今晚却在维也纳和一班好友举杯欢饮!


2019.06.14

今天的目标只有一个 - 游览维也纳老城。

九点出发。

车子仪表盘上已亮起三个警示灯
当我们上车发动起车子来时,发现仪表盘上又多亮起来一盏警示灯,这说明车子另外不知什么地方又出问题了。
明天中午就要还车了,虽然之前车子已有动力问题,我们原本还是想将就到明天直至还车。但现在又出现新的问题,无论如何不敢再拖下去了,于是决定直接去机场找租车公司。

维也纳机场租车公司停车场
顺利的开到租车公司位于维也纳机场的停车场,和工作人员说明了情况并得到确认之后,马上帮我们更换了一辆同款的车子。
更换的新的同款车子
办好更换车子的手续,不到11点,我们就开上了崭新的车子,出发前往维也纳老城区。

大约11点班来到维也纳老城,把车子停在Garage Palais Corso地下停车场,便开始徒步畅游世界名城维也纳。

维也纳街景 - 施瓦岑贝格纪念碑Schwarzenberg-Denkmal

金色大厅所在的维也纳音乐协会大楼Musikverein Wien

维也纳音乐协会大楼Musikverein Wien是位于奥地利维也纳内城的一座音乐演出建筑。该楼内有多个大小不一的表演空间,其中面积最大的金色大厅Großer Musikvereinssaal,即大音协厅,或称:Goldener Saal,金厅)因装修精美,且音响效果出色,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音乐厅之一。1863年,由弗朗茨·约瑟夫一世批准,使用建设戒指路的资金,在维也纳河附近为维也纳音乐协会建造一个音乐厅,建筑设计由新古典主义建筑师特奥费尔·翰森完成。音乐厅设计为一个大厅和一个小厅,分别供交响乐室内乐使用。187016日,音乐厅正式起用,评论界对大厅(金色大厅)出色的音响效果赞叹不已,很快声名远播。专门用来举办室内乐的小厅也多有好评,1937年命名为勃拉姆斯2004年,音乐厅在地下扩建了四个使用现代技术的小厅,可以用来乐团排练、小型演出、举办会议等等。

金色大厅所在的维也纳音乐协会大楼Musikverein Wien

金色大厅长期被誉为世界上最佳的音乐厅之一,是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常驻音乐厅。每年的11日,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按照传统都会在金色大厅举行,电视转播将大厅金碧辉煌的装饰、无与伦比的音响效果展现在全世界的观众面前。
金色大厅建造的年代尚未有成熟的建筑声学研究,建筑师特奥费尔·翰森的设计直到多年后才系统地得以科学解释。今天看来,鞋盒形状的音乐厅具有理想的比例,在此基础上,天花板上的花格镶板以及数量众多的女神像柱等建筑元素进一步延长了混响时间,长达两秒。舞台木制地板下挖空的空间增强了声音的共振效果,悬于屋架的天花板也起到了类似的作用。厅内的听众不论坐于远近高低,都能享受到一样水准的音乐演奏。奥古斯特·艾森门尔绘制了大厅天花板上的画作——阿波罗和九位缪斯女神,蔚蓝的背景色与金碧辉煌的大厅形成鲜明的对比,而音乐厅内的雕塑由弗兰茨·梅尔尼茨基创作。

金色大厅所在的维也纳音乐协会大楼Musikverein Wien


卡尔广场Karlsplatz上的约翰内斯·勃拉姆斯纪念碑Johannes Brahms Monument

查理教堂Karlskirche

查理教堂Karlskirche是一座巴洛克式教堂,位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卡尔广场的南侧。 该教堂被广泛认为是维也纳最杰出的巴洛克式教堂,也是该市最伟大的建筑之一。该教堂供奉圣嘉禄·鲍荣茂St. Karl Borromäus,他是十六世纪伟大的反宗教改革者之一。教堂位于内城区Innere Stadt)的边缘,距离戒指路Ringstraße大约200米,教堂的椭圆穹顶老远都能看到。


卡尔广场Karlsplatz

卡尔广场Karlsplatz地铁站

维也纳国立歌剧院Wiener Staatsoper

维也纳国立歌剧院Wiener Staatsoper原建筑建于1863-1869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舞台被盟军炸毁,整栋建筑也在1945312日被火烧毁。重建的歌剧院有超过2200个座位,于1955115日第一次演出,剧目是贝多芬费德里奥Fidelio,由卡尔·伯姆指挥。这里也一直是维也纳歌剧院舞会的举办场地。

维也纳国立歌剧院Wiener Staatsoper


维也纳街景

维也纳街景

Helmut Zilk Square广场

阿尔贝蒂娜博物馆Albertina外面的雕塑

阿尔贝蒂娜博物馆Albertina是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一座博物馆,位于该市的内城区(第一区)。它拥有世界上最大最重要的版画室,有大约65,000图画和大约100万幅 old master print, 以及较现代的的图形作品,照片和建筑图纸。该博物馆除了收藏图像以外,最近用长期贷款收购了两批印象派20世纪初艺术的重要藏品,其中一些将会永久展出。博物馆内还设有临时展览

阿尔贝蒂娜博物馆Albertina


从阿尔贝蒂娜博物馆Albertina俯瞰维也纳国立歌剧院Wiener Staatsoper


阿尔贝蒂娜博物馆Albertina


约瑟夫广场Josephs Platz

约瑟夫广场Josefs platz是奥地利维也纳市中心的一个广场。其中心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约瑟夫二世的骑马像Josephs-Statue (Kaiser Joseph II.。约瑟夫广场周边的各种建筑,都曾是霍夫堡皇宫建筑群的一部分,包括国家图书馆、博物馆


维也纳奥古斯丁教堂Katholische Kirche St. Augustin

维也纳奥古斯丁教堂Katholische Kirche St. Augustin位于霍夫堡皇宫旁的约瑟夫广场,正面朝向西北方,长85,宽20米。

1327年,奥地利公爵腓特烈三世下令建造教堂和奥斯定会修道院,由建筑师迪特里希Landtner 设计,完成于13391349111日祝圣。由于邻近的霍夫堡皇宫扩展,奥古斯丁教堂逐渐演变为该建筑群的一部分。1634年,奥古斯丁教堂成为皇家的宫廷教堂。此后哈布斯堡王朝曾多次在此举行皇室婚礼。其中包括1736年女大公玛丽亚·特蕾西亚与洛林公爵弗朗茨·斯蒂芬的婚礼,1810年女大公 Marie Louise与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的婚礼,以及1854年奥地利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与巴伐利亚茜茜公主的婚礼。这座教堂尽管外表不太醒目,但是内部则相当豪华。

弗朗茨·舒伯特曾在此指挥他创作的弥撒曲,安东·布鲁克纳的弥撒曲也在此举行世界首演。在21世纪,这座教堂以举办高品质的宗教音乐会而著称,尤其是在每周的主日弥撒有完整的管弦乐队和唱诗班。

维也纳奥古斯丁教堂Katholische Kirche St. Augustin


奥地利国家图书馆Österreichische Nationalbibliothek


奥地利国家图书馆Österreichische Nationalbibliothek

奥地利国家图书馆Österreichische Nationalbibliothek共有740万藏书,是奥地利最大的图书馆。它位于维也纳的霍夫堡皇宫,由哈布斯堡王室创立。其收藏品包括莎草纸、手稿、古本和珍本、地图、地球仪、音乐、画像、图表、照片、签名和海报,以及世界语和其他语言的著作。

奥地利国家图书馆Österreichische Nationalbibliothek


帕拉维奇尼宫Palais Pallavicini GmbH

帕拉维奇尼宫Palais Pallavicini GmbH位于维也纳约瑟夫广场,由贵族帕拉维奇尼家族所有。这座建筑修建于1784年,外观是新古典主义风格。该建筑曾用来拍摄电影黑狱亡魂


霍夫堡Hofburg Wien


霍夫堡Hofburg Wien

霍夫堡宫殿Hofburg是位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宫殿建筑。自1279年始作为奥地利公爵的驻地。霍夫堡宫殿曾经是哈布斯堡王朝治下奥地利帝国奥匈帝国皇帝冬宫。(夏宫是美泉宫)。今日的霍夫堡宫殿是奥地利总统官邸所在地。

霍夫堡Hofburg Wien


弗朗茨·约瑟夫一世Emperor Franz I塑像

英雄广场Heldenplatz上的卡尔大公-马术雕像Erzherzog Karl - Equestrian Statue


维也纳新堡Neue Burg

维也纳英雄广场Heldenplatz和新堡Neue Burg
英雄广场Heldenplatz是霍夫堡皇宫的外部广场,兴建于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统治时期,是没有完全建成的所谓“帝国广场”Kaiserforum的一部分。1938年希特勒在此宣告德奥合并 其东北部是霍夫堡皇宫的 Leopoldinian Tract,东南方是新霍夫堡,西南方的内环路,将其与“城门外”(Äußeres Burgtor)隔开。西北部没有任何建筑物,可以很好地眺望内环路、国会大厦、市政厅,以及城堡剧院
广场上有2尊军事领袖的骑马像:欧根亲王卡尔大公
维也纳英雄广场Heldenplatz

Outer Castle Gate


玛丽亚·特蕾西亚广场Maria-Theresien-Platz

玛丽亚·特蕾西亚广场Maria-Theresien-Platz维也纳的一个大型广场,毗邻该市的环形中心大道内环路(Ringstraße),以及博物馆区(现代艺术博物馆,位于昔日皇家马厩)。广场的两面是两幢相同的建筑物:自然史博物馆Naturhistorisches Museum艺术史博物馆Kunsthistorisches Museum。这两座建筑物完全相同,只是前面的雕塑有所区别。自然史博物馆前装饰着当时奥地利科学界已知的各个大洲 - 非洲、亚洲、欧洲和美洲人格化雕像,而艺术史博物馆前则装饰着欧洲著名艺术家 - 例如勃鲁盖尔等人的雕塑。

两座博物馆及广场兴建于1819年,广场中心是奥地利女大公·神圣罗马帝国皇后玛丽亚·特蕾西亚的大型雕塑。广场和两座博物馆相当吸引游客 - 博物馆区展出一些有时产生争议的现代作品,而历史较久的这两座博物馆更加令人愉快,更具文化内涵。

维也纳自然史博物馆Naturhistorisches Museum Wien

自然史博物馆拥有丰富的蝴蝶和其他昆虫收藏,以及古代动物藏品 - 例如祁连山的马,爪哇犀牛和渡渡鸟残骸。这个博物馆的显微剧院很有名,显示微生物的幻灯片,它的两个蜘蛛蟹是日本天皇送给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茨·约瑟夫的礼物。在楼梯井可以看到描绘皇帝弗朗茨·约瑟夫、皇后玛丽亚·特蕾西亚和她的小型猎犬的绘画。


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Kunsthistorisches Museum Wien

艺术史博物馆拥有丰富的收藏,这里有北欧大师的著名作品,例如勃鲁盖尔的《巴别塔》,以及古代世界艺术丰富的收藏。在楼梯井的屋顶是奥地利著名艺术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所作绝妙的壁画。


爱泼斯坦宫Palais Epstein - 图书馆

共和国成立纪念碑Errichtung der Republik, Denkmal

议会大厦旁的共和国成立纪念碑Errichtung der Republik, Denkmal碑文是:der erinnerung an die errichtung der republik am 12 november 1918(纪念共和 19181112日成立) ,这个日子是 奥地利 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终结,国家政体成为 共和 国。碑中是三个头像,为建立第一 共和 国时社会民主党的领袖:亚克布·劳易曼(Jakob Reumann), 共和 国成立后第一任 维也纳 市长; 维克 ·阿特勒(Victor Adler),《工人报》主编; 费尔南多·汉努施(Ferdinand Hanusch), 共和 国政府秘书长。


共和国成立纪念碑Errichtung der Republik, Denkmal


奥地利国会大厦Parlament

坐落在 维也纳  奥地利 议会大厦是 奥地利 国民议会和 奥地利 联邦议会所在地。1873年,著名建筑师特奥费尔·翰森授命建造这座议会大厦。为了象征民主来自于 希腊 ,建筑师专门采用了古 希腊 的建筑风格。立面采用古 希腊  科林 特式柱头,三角檐雕刻着弗兰茨·一世皇帝向十七个民族颁发宪法的场景。议会大厦前的高达4米的喷泉雕像是雅典娜女神。基座旁的塑像象征着奥匈帝国的四大河流:多瑙河、莱茵河、易北河和 摩尔多瓦河。每年的1026日是 奥地利 国庆日。这一天, 奥地利 首都 维也纳 会举行传统的国防军展示活动。总统府、总理府、议会大厦及政府各部也对普通公民开放,人们可以自由地走进这些部门参观并与总统、总理及各部部长握手、交谈。

我们来的时候奥地利国会大厦Parlament正在维修,只能从围栏外照几张局部照片。

奥地利国会大厦Parlament前的雅典娜女神塑像


城堡剧院Burgtheater

城堡剧院Burgtheater奥地利的国家剧院,位于维也纳市政广场对面,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德语剧院之一。


维也纳市政厅广场Rathausplatz

我们来时,正赶上在维也纳市政厅广场有个同性恋集会,巨大的广告画像悬挂在市政厅的正门塔楼之上,张扬又刺激。经过路过,快快走过。
维也纳市政厅Rathaus
维也纳市政厅Rathaus维也纳的一座宏伟建筑,维也纳市长和市议会的驻地。维也纳市政厅为哥特式风格,设计者是施密特,修建于1872年到1883年。塔楼顶部的市政厅铁人Rathausmann,是维也纳的标志之一。面对市政厅是一个大型公园,名为 市政厅公园Rathauspark
维也纳市政厅Rathaus

维也纳市政厅Rathaus

维也纳市政厅,我们再回返霍夫堡Hofburg Wien。


正义宫Justizpalast(市法院)

霍夫堡Hofburg Wien


霍夫堡内的茜茜公主博物馆Sisi Museum
历史上的茜茜公主,自从嫁入王室后,快乐似乎也慢慢远离她,生活并不幸福,天真烂漫的性格终究抵不过皇室陈旧古板的折磨。在独子殉情自杀后,茜茜公主也深受打击。她离开了王宫,开始了四处旅行,可能也是借此来消解心中的愁苦吧。 1898年,在瑞士日内瓦遭到暗杀,不幸去世。茜茜公主博物馆,位于维也纳霍夫堡宫内,这里展示了茜茜公主当时的日常生活,比如化妆室、体操房,私人用品。茜茜公主非常注重保养,对身材和容颜都十分在意。
霍夫堡内的茜茜公主博物馆Sisi Museum

米歇尔广场Michaelerplatz

霍夫堡前面的米歇尔广场Michaelerplatz是维也纳最著名的广场之一,广场上有不少辆观光马车,空气中似乎弥漫着马粪的味道。

霍夫堡Hofburg Wien


霍夫堡Hofburg Wien前的米歇尔广场Michaelerplatz


kohlmarket大街远眺霍夫堡Hofburg Wien


维也纳格拉本大街Graben街景

格拉本大街Graben是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内城区的一条著名的步行街,也是一条繁荣的购物街,东端起于Palais Equitable旁的Stock-im-Eisen广场,西端止于 KohlmarktTuchlauben交汇处。

格拉本大街上的Josefsbrunnen喷泉


维也纳圣伯多禄教堂Katholische Kirche St. Peter

维也纳圣伯多禄教堂Katholische Kirche St. Peter是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一座古老的罗马天主教堂,建筑风格为巴洛克式,面向西南方,就在格拉本大街旁边,修建于1701年到1733年,长50米,宽20米,高56.8,可容纳400人。历史上曾经发生过许多事件。1970年,维也纳总主教将这座教堂移交给主业会的神父管理。


维也纳黑死病纪念柱Wiener Pestsäule (Dreifältigkeitssäule)

黑死病纪念柱Wiener Pestsäule位于奥地利维也纳市中心的街道Graben上。巴洛克式纪念馆建于1679年大瘟疫之后,是该市最著名,最著名的雕塑艺术品之一。


位于格拉本大街上的Leopoldsbrunnen喷泉


远眺斯蒂芬主教座堂Domkirche St. Stephan


斯蒂芬主教座堂Domkirche St. Stephan


斯蒂芬主教座堂Domkirche St. Stephan

斯蒂芬主教座堂Domkirche St. Stephan维也纳罗马天主教大主教管区的母教堂,也是维也纳大主教ChristophCardinalSchönbornOP的所在地。 目前在史蒂芬广场上看到的罗马式和哥特式大教堂形式主要由杜克-鲁道夫四世(1339-1365Duke Rudolf IV)发起,建立在两座早期教堂的废墟上,这是于1147年圣化的第一座教区教堂。作为维也纳最重要宗教场所,圣斯蒂芬大教堂见证了哈布斯堡和奥地利历史上的许多重要事件,并以其多彩色的瓦屋顶成为该市最知名的标志之一。

斯蒂芬广场Stephansplatz上的表演者


斯蒂芬主教座堂Domkirche St. Stephan


斯蒂芬主教座堂Domkirche St. Stephan


斯蒂芬主教座堂Domkirche St. Stephan


维也纳莫扎特之家Mozarthaus Vienna

维也纳莫扎特之家Mozarthaus Vienna是一座博物馆莫扎特1784年至1787年曾在此生活,这也是维也纳唯一一座现存的莫扎特故居。其位置就在斯蒂芬主教座堂旁边。


维也纳的Blutgasse小巷

维也纳Singerstraße大街街景 左为 Volksanwaltschaft, 右为方济各会教堂


维也纳方济各会教堂Katholische Franziskanerkirche

维也纳方济各会教堂Katholische Franziskanerkirche维也纳内城区的一座罗马天主教教堂,主保圣人是哲罗姆,面向西南方,长65米,宽20米,兴建于16031611年,由方济各会管理,外观为文艺复兴式,内部为巴洛克式。教堂内有维也纳最古老的管风琴(1642年)

维也纳方济各会教堂Katholische Franziskanerkirche


维也纳Johannesgasse大街和Seilerstätte大街交叉路口街景


音乐之家博物馆Haus der Musik


下午大约4:50,我们结束今天的维也纳老城徒步之旅,开车回返住处。

2019.06.15

今天是此次欧洲旅程的最后一天。

早上一早把一对老友伉俪送到维也纳机场,他们马上将飞往柏林,在那里他们会再浪上两天,然后再搭机回家。
在维也纳机场离境大厅外匆匆相别,回家再见了!

送别老友回到住处,全部行李及房间收拾妥当还不到九点,算来还有两个多小时的空余时间,我们决定去多瑙塔Donauturm及附近的维也纳国际中心Internationales Zentrum Wien一游。

给房东发了我们离开的信息,便驾车前往多瑙河公园Donau Park。

把车停在多瑙河公园Donau Park东北角的Parkplatz停车场,此时还不到九点半,高高耸立的多瑙塔就在眼前。

瑙河公园Donau Park中的多瑙塔Donauturm


多瑙河公园位于多瑙河以北。面积达八十万平方米,是维也纳第二大花园。早年,多瑙河公园是一大片垃圾掩埋场。这里距离维也纳市中心的斯特凡教堂的直线距离仅仅有四公里,从1960年开始,人们对这一片垃圾掩埋场进行系统化的治理,并且把它修建成一座公园。1964年在多瑙河公园举办的世界园林博览会向人们展示了奥地利以及其他国家园艺家们的才华和辛劳,游客们可以乘坐专门为博览会建造的缆车和环形小火车欣赏园林的景色。博览会之后,这里成了维也纳人休闲娱乐的场所。如今,人们仍然可以乘坐当年的小火车观赏多瑙河公园。

多瑙河公园Donau Park

多瑙塔Donauturm
多瑙塔Donauturm维也纳一高塔,也是奥地利最高的建筑,高252米,是世界第75高的塔。多瑙塔修建于1962年至1964年,位于多瑙河北岸的多瑙河公园Donau Park。现在多瑙塔已经成为维也纳天际线的一部分,也是维也纳一个热门的旅游景点塔内设有两部高速电梯,从塔底升到165米高的电梯终点。 极目远眺,维也纳市风景尽在眼底。在此有两座旋转餐厅,天气晴朗的季节,可以在享用美味佳肴的同时欣赏维也纳及其周边的风景。餐厅的地板构架同塔轴相连,能以3种不同的速度围绕塔转动,一般转速为39分钟一周。


多瑙河公园Donau Park

多瑙河公园Donau Park

多瑙塔Donauturm

多瑙河公园Donau Park - 萨尔瓦多.阿连德纪念塑像Memorial to Salvador Allende
萨尔瓦多·吉列尔莫·阿连德·戈森斯Salvador Guillermo Allende Gossens,1908626日-1973911,智利政治人物、医师,作为拉美第一位通过公开民选上任总统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者而闻名。阿连德于1970年就任,于1973年9月11日(又称智利911)军事政变中被杀,此后智利陷入长达17年的军事强人统治阿连德热衷于马克思主义,公开批评资本主义,支持工会运动,致力于推动社会主义改革。加上同情古巴菲德尔·卡斯特罗政权,因此他极不受美国欢迎。美国在智利拥有实质的经济利益。一旦社会主义者执政,一些大公司的投资就有可能被国有化或者没收。尼克松政府对阿连德的仇视最深,尼克松本人也公开承认这一点。尼克松担心智利会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并效法古巴加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实在是想不明白,这样一位智利政治人物的塑像为什么树立在这个地方。

奥地利中心Austria Center


维也纳国际中心Internationales Zentrum Wien

维也纳国际中心Internationales Zentrum Wien通常称作维也纳联合国城,为联合国维也纳办事处UNOV)所在地,位于多瑙河以北。维也纳国际中心由奥地利建筑师 Johann Staber 设计,兴建于1973年到1979年。六座Y形办公大楼环绕着圆柱会议大楼,总面积为23万平方米。最高处高127米,28层。约有5000人在维也纳国际中心工作。维也纳国际中心是治外法权区域,不受当地法律管辖。

维也纳国际中心是联合国在纽约、日内瓦内罗毕以外另一重要的地点,包括以下机构:
全面禁止核子试爆条约组织CTBTO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
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UNCITRAL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MIDO
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UNODC
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
 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厅UNOOSA
国际多瑙河保护委员会ICPDR
另有三个著名的国际组织总部也设在维也纳,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设在维也纳国际中心以外。

多瑙城所在的Kaisermühlen VIC地铁站


多瑙城Donau City


多瑙城教堂Katholische Kirche Christus


多瑙城Donau City


多瑙城Donau City


多瑙城Donau City


多瑙城Donau City

多瑙河公园Donau Park 里的小火车轨道 - 流浪远方的意境

多瑙河公园Donau Park

多瑙河公园Donau Park - A statue of Simón Bolívar

多瑙河公园Donau Park


大约10:50离开多瑙河公园Donau Park,在附近的一家油站加满了油。

大约11:30我们顺利完成还车手续。这世间卡的够紧的,再晚一点都有可能耽误飞机了。

下午1:30,我们乘坐CA842航班准时起飞,前往北京。

第二天早上到达北京后,利用大约四个小时的转机时间,北京老友又带我们游览了清华园,品尝了全聚德烤鸭,为这次旅行画下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