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3日星期五

走马观花鼓浪屿


 2021年3月26日下午,利用青岛飞新加坡在厦门转机的机会,匆匆游览了鼓浪屿。

从青岛飞抵厦门后,把大件行李寄存在机场,于下午大约三点搭乘机场大巴前往厦门夏鼓码头。

邮轮中心

厦鼓码头位于厦门市湖里区东港路2号,靠近海上世界。可选择搭乘地铁2号线到达邮轮中心站,或乘坐公交车抵达码头附近的邮轮中心码头站、东渡站、东渡狐尾山站。

夏鼓码头3:50的一班船正在检票中

从厦门港前往鼓浪屿内厝澳码头的渡轮上

从厦门港前往鼓浪屿内厝澳码头的渡轮上看厦门岛美景

从渡轮上看鼓浪屿美景,日光岩清晰可见

鼓浪屿内厝澳码头

下午大约4:40登上鼓浪屿。

鼓浪屿,原名圆沙洲,别名圆洲仔,南宋时期命五龙屿,岛西南有一海蚀岩洞受浪潮冲击,声如擂鼓,自明朝雅化为今名称鼓浪屿,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街道,面积1.88平方公里,与厦门岛隔海相望,至高点为日光岩,与厦门岛上的厦门世茂海峡大厦厦门大学等隔海相望。 

鼓浪屿岛上海礁嶙峋,岸线迤逦,山峦叠翠,峰岩跌宕,鼓浪屿以建筑为表,音乐为魂。代表景点有:日光岩菽庄花园皓月园毓园鼓浪石鼓浪屿钢琴博物馆郑成功纪念馆、海底世界、天然海滨浴场、海天堂构等。随着厦门的发展,鼓浪屿成为观光、度假、旅游、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海岛风景文化旅游区。 

鼓浪屿先后获得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最美五大城区等荣誉。201778日,鼓浪屿国际历史社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2项世界遗产项目。


鼓浪屿内厝澳码头售票处

鼓浪屿林荫小道

位于鼓浪屿上的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

鼓浪屿海滩

鼓浪石

鼓浪石是鼓浪屿沿海的一座礁石,相传鼓浪屿岛名由来于此,鼓浪屿唐宋时称圆沙洲圆洲仔,乃是因为小岛呈椭圆形,四周遍布沙滩,形象而称之

宋代末年,对岸嵩屿的李姓渔民,因出海捕鱼遇风,就到圆沙洲上暂避风浪。日子一久,来此避风的渔民多了起来,形成李厝澳聚居区,即今内厝澳街区。厦门话同音,内厝澳李厝澳演变而来

到了明代,圆沙洲上的居民越来越多,而且修了庙宇。人们发现小岛西南海滩上屹立着一块巨岩,中间有一个大岩洞,潮涨潮落,海浪拍打这个岩洞时,发出冬冬声响,俨如击鼓,人们就称它鼓浪石,圆沙洲也从此正名为鼓浪屿了。明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泉州府同知丁一中在小岛最高处的巨岩上写下鼓浪洞天四字,说明那时的鼓浪屿,已经是著名的旅游区了


面向大海位置绝佳的鼓浪屿酒店

日光岩

日光岩大门

日光岩,俗称岩仔山,别名晃岩,相传郑成功来到晃岩,看到这里的景色胜过日本的日光山,便把字拆开,称之为日光岩。日光岩游览区由日光岩和琴园两个部分组成。日光岩耸峙于鼓浪屿中部偏南,是由两块巨石一竖一横相倚而立,成为龙头山的顶峰,海拔92.7米,为鼓浪屿最高峰。日光岩寺,俗称一片瓦,实际是一个天然石洞,以一巨石为顶,后依山形地势建起寺庙的,具体时间是明朝正德年间万历十四年。日光岩寺屡毁屡建,清同治年间,建圆明殿,祀弥勒,并在庙前建一八角亭,上挂日光寺匾。解放后,圆明殿改为念佛堂,大雄宝殿是民国十六年(1917年)年建的

日光岩

鼓浪屿 - 曲径通幽

在鼓浪屿岛上建筑有70%左右是20世纪初至二三十年代建造的。除外国人及华侨建筑外,本地军民也纷纷造屋盖房。有些本地的名人、富户,往往请外国的设计师设计图纸,或者套用现成的图纸,或者模仿周围的房屋形式,建造的住宅往往规模宏大,装修艳丽,做工亦很讲究。除居住建筑外,一些华侨也投资兴建了很多公用事业类建筑,创办了建筑公司,组建了一些施工队伍,开发建设了很多道路街区和店面。比较著名的华侨实业家黄奕住、李清泉、黄仲训等人,在鼓浪屿投以巨款,发展房地产业,建设开发出售住宅,创办电话、电报公司及自来水厂、码头等公共事业。抗战前,鼓浪屿楼房错落有致、造型迥异。抗战时期与解放战争时期,一些建筑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毁坏

鼓浪屿上漂亮的小楼

民防工程 - 笔山洞

鼓浪屿老年活动中心

鼓浪屿上的还想餐馆

种德宫

中共福建省第二次代表大会会址

林祖密故居 - 宫保第

位于鼓新路57号建筑物附近的这处重兴鼓浪屿三和宫记摩崖石刻,字幅高约11.50米、宽约6.40米,是由清朝福建水师提督王得禄(今台湾嘉义人)撰文,记载了王得禄在三和宫前整修战船、募款兴修三和宫并率师进剿蔡牵起义军的事迹,是厦门至今发现最大的摩崖石刻

重兴鼓浪屿三和宫记摩崖石刻

八卦楼

八卦楼位于鼓新路43号。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是鼓浪屿标志建筑。原主人为林尔嘉的堂弟林鹤寿


风琴博物馆

20050128日晚,世界最大的风琴博物馆鼓浪屿风琴博物馆开始向市民开放,并举行一场管风琴音乐会。风琴博物馆的第一台大型管风琴诺蔓比尔”“初试啼声正式向游客和市民亮相。馆内存放着5000余台风琴


夜幕降临下的鼓浪屿风琴艺术中心

船楼
位于鼓新路48号的船楼原主人是医生黄大辟
船楼是我此次鼓浪屿之行最最意外的收获,因为特别喜欢《野鸭子》这部电视连续剧,对曾经频繁出现在剧中的这座船楼印象特别深刻。此前并不知道船楼就在鼓浪屿,所以当我来到楼前并一眼就认出来时,还是激动的半天都平静不下来!


美国领事馆旧址
18428月,清政府和英国签定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厦门成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尔后英、美、西班牙三国相继在鼓浪屿设领事。1902年,中国政府被迫同日、美、德等签定《厦门鼓浪屿公共租界章程》,鼓浪屿被列强正式明确为公共租界。英、美、德、日、西班牙、荷兰、奥地利、挪威、瑞典、菲律宾等国都曾在岛上设立领事馆,创办教堂、学校、医院、洋行

鼓浪屿三丘田码头
傍晚大约6:50登上鼓浪屿三丘田码头开往厦门渡轮码头的渡轮。

夜色下的厦门本岛

大约七点,回到厦门岛。
用了两个小时的时间游览了鼓浪屿,来去匆匆,可能连走马观花都算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