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20
早上搭地铁去上环的信德中心三楼(香港港澳码头), 搭乘8:35前往澳门的喷射快船. 票是提前在网上预定的, 票价是每人港币187元(包含11元的离境税及10元的手续费).
开船后不到四十分钟, 我们就看到了连 接澳门半岛与氹仔岛的新跨海大桥 - 友谊大桥.
1994年初建成通车的澳门友谊大桥
我们乘坐的早上8:35香港开往澳门的快船
抵达澳门
大约一个小时后我们的船抵达澳门外港客运码头. 出关后先在游客服务处索要了一份免费的澳门地图, 在码头外搭乘10A公车, 直达位于澳门岛南端的妈阁庙. 接下来的两天, 我们将从此一路往北, 步行游览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澳门历史城区”.
澳门历史城区或澳门历史古城区(旧称澳门历史建筑群),是由22座位于澳门澳门半岛的建筑物和相邻的8块前地所组成,以旧城区为核心的历史街区。澳门历史城区在第29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2005年7月15日会议上,获得21个成员国全体一致通过,中国“澳门历史城区”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为中国第31处世界遗产。
妈阁庙前广场
妈阁庙
妈阁庙位于妈阁山西面山腰上,主要由入口大门、牌坊、正殿、弘仁殿、观音殿及正觉禅林组成,各建筑规模虽然细小简陋,但却能充分融合自然,布局错落有致。
入口大门为一牌楼式花岗石建筑,宽4.5米,只开有一个门洞,门楣有“妈祖阁”三字,两侧为对联,三部份均有琉璃瓦顶等装饰,其中门楣顶部更有飞檐状屋脊,脊上装有瓷制宝珠及鳌鱼,紧跟在大门之后为一三间四柱冲天式牌坊,亦由花岗石建造而成,并有四只石狮分置在柱头上。正殿为供奉天后的其中一个神殿,有神山第一殿之称,它和正门建筑、牌坊以致在半山腰上之弘仁殿在空间上成一直线。
入口大门为一牌楼式花岗石建筑,宽4.5米,只开有一个门洞,门楣有“妈祖阁”三字,两侧为对联,三部份均有琉璃瓦顶等装饰,其中门楣顶部更有飞檐状屋脊,脊上装有瓷制宝珠及鳌鱼,紧跟在大门之后为一三间四柱冲天式牌坊,亦由花岗石建造而成,并有四只石狮分置在柱头上。正殿为供奉天后的其中一个神殿,有神山第一殿之称,它和正门建筑、牌坊以致在半山腰上之弘仁殿在空间上成一直线。
妈阁庙之建筑物建于不同时期,整座妈阁庙至清道光八年(1828年)才初具规模。弘仁殿创建于明弘治元年(1488年),现存门楣石刻“弘仁殿”三字,旁边之题款则为清道光八年(1828年)。
妈阁庙内妈阁山上的石刻
妈阁庙内香火旺盛
香烟缭绕的妈阁庙
妈阁庙旁的海事博物馆
游览过妈阁庙, 在前地广场海事博物馆旁的凳子上稍事休息, 便按照地图沿着妈阁斜巷, 前往港务局大楼. 海事博物馆需要买票, 所以没有进入.
港务局大楼旁的大锚
港务局大楼,原叫摩罗兵营(Quartel dos Mouros),由一位叫卡苏索(Cassuto)的意大利人设计, 1874年建成,当年8月投入使用,作为1873年到澳门当警察的印度人的营地。到1905年,该处被改做港务局和水警的办公地点。现为澳门特区政府港务局办公大楼。大楼建筑位于妈阁山边,在妈阁街的一段坡道上,是一座受阿拉伯色彩及哥特建筑特色影响的砖石建筑。
港务局大楼
从港务局大楼继续前行大约三百米便是亚婆井前地及紧邻的郑家大屋.
亚婆井前地
亚婆井前地(Largo do Lilau),是位于澳门西望洋山北面的广场。由于亚婆井前地及周围古旧建筑,故被列为澳门建筑、历史和文化文物区。2005年开始,随澳门历史城区之一部份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内。
传说明朝一位婆婆在此地筑水池贮山泉方便居民汲取饮用,故人称呼水池为亚婆井。亚婆井的葡文意思是山泉,由此可知,此地昔日为澳门水池之一。有井就有人住,澳门早期的葡萄牙人便聚居此处,故为最古老的住宅区之一。
亚婆井前地
郑家大屋
郑家大屋大约建于1881 年,是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郑观应的祖屋,由其父亲郑文瑞筹建。后来,郑家后人四散,该大屋长期没有进行整体维修及改建工程,但建筑物被完整地保存下来。文化局于2001年7月接管该大屋,并开始按原貌进行维修工程。
整体建筑均以青砖为主要建筑材料,屋顶平面为连续不断的中式坡屋顶,建筑高度因房区性质不同而有所分别,仆人房区一般为一层高之硬山式建筑,有时也有可上人之平屋顶出现;主房区建筑多为两层高,间中也有达三层者。
郑家大屋里的巨大精美屏风
郑家大屋新年挥春处
今天是大年初二, 细心的郑家大屋管理人员在长廊上安排了新年挥春之处. 我家领导按耐不住, 坐下来挥毫而就"竹报平安, 花开富贵"一联. 为澳门旅游部门的温馨安排点赞.
今天这个日子来澳门旅游的游客数量可想而知, 对只有几十万人口的当地人来说压力不言自明, 可接触到的澳门人大多温和耐心, 和蔼文雅. 相比之下, 香港人真该好好来取取经了.
圣老楞佐堂
大约建于1569年,原为木质结构,是澳门三大古老教堂之一。教堂后来几经重建,目前的规模完成于1846年。该教堂奉为教会殉职的圣人老楞佐(S.Lourenco)为主保。由于教堂靠近南湾,往时当葡人船只外出贸易回澳之时,其家眷即站在教堂的台阶之上呼唤等候,祈求一帆风顺,平安归来,故该教堂俗称为「风顺堂」。教堂属新古典主义风格,矗立在高台上,庄严奇伟。主体建筑两侧分别为时钟楼及铜钟楼。其内部结构为拉丁十字形,主祭坛在前,两间小祭坛在左右两侧。堂内宽敞轩昂,巨大的梁柱和精美的吊灯,构成豪华优雅的气派。
圣老楞佐堂 正门
圣老楞佐堂
澳门特区政府总部在圣老楞佐堂东南面不远处的南湾湖畔, 值得一看.
澳门特区政府总部
澳门特区政府大楼前看不远处的澳门旅游塔
看过澳门特区政府总部后回返圣老楞佐堂, 沿风顺堂街去往圣若瑟修道院.
澳门历史古城区各主要景点旁都有清晰的指示标牌, 规划好大体路线后按指示牌方向走即可.
圣若瑟修道院
圣若瑟修道院内部
民政总署大楼
民政总署大楼内正在展出的西周文物
民政总署大楼后院
澳门街景 - 天通街道 (我们误走入的路)
岗顶前地
岗顶前地 何东图书馆
岗顶前地
圣奥斯定堂
岗顶剧院
岗顶剧院
岗顶剧院 + 圣奥斯定堂+ 何东图书馆 + 岗顶前地
仁慈堂 - 亚洲地区最古老的慈善机构
大堂前地喷水池
大堂
大堂前的瓷画
卢家大屋
装饰精美的卢家大屋
女娲庙
大三巴前热闹的街景
澳门地标大三巴牌坊
位于大炮台山上的澳门博物馆
大炮台
澳门古城墙边的哪吒庙
圣安多尼中心
白鸽巢前地
东方基金会大门
东方基金会
白鸽巢公园里照毕业照的年轻人
白鸽巢公园
侯船大楼里的手信商店
澳门特产- 杏仁饼
再见! 澳门
圣若瑟修院创办日期不详。有历史记载的,是耶稣会士于1728年2月23日取得现址,当时人称之为圣若瑟楼。经过三十年经营,院舍陆续落成。圣若瑟修院大楼久历沧桑,先后曾于1903年、1953年和1995年进行修葺。三巴仔街一号和岗顶前地一号旧楼,已于1953 年拆卸重建。
圣若瑟修院主要由修院大楼及圣堂组成,是一座带有内外花园的修道院,修院入口大门设于三巴仔街、大门与圣堂入口成一轴线关系,中间以54级由花岗石建造的阶梯相连,修院建筑入口则设于圣堂右侧。历史上,大楼及圣堂都经多次改动。
游览过圣若瑟修道院后出来已是下午一点多了, 在亚坚奴前地与三巴仔横街及红窗门街的交叉路口附近吃了午饭, 就继续步行前往民政总署.
民政总署大楼
民政总署大楼座落在澳门繁华的心脏地带,远在1584年,她是中式庭院的造型,又名“议事亭”,顾名思义就是政府议事的地方,后来摇身一变成为具葡萄牙风格的大楼,一切市政事宜在这里进行,数百载不变。大楼周边的建筑物属典型的欧陆建筑风格,充满异国风情。当地市民喜欢坐在广场周围进食或饮酒以放松自己的神经。每到夏天阳光从广场四周的墙上反射出的粉色特别好看。建筑在平面上作三进深发展:第一进深中央布置门厅,两侧为展览或公共空间,其内墙自墙脚到腰部均贴上蓝白色之葡国磁砖,是典型的葡式装饰手法,二楼则是会议室或图书馆;第二进深主要为行政区,亦为两层高建筑,但楼高稍低于前面建筑;最后一进深则布置一小巧别致的后花园,三道空间由一带有梯级之拱洞连接。这座两层高的建筑物,还有画廊及图书馆。画廊墙身以白色为主调,让参观者有一种宁静安逸的感觉
民政总署大楼内正在展出的西周文物
民政总署大楼后院
议事亭前地坐落在民政总署总部对面,整个广场由碎石子铺成波浪状,附近道路已辟为行人专用区,周围有长椅,所以人们都喜欢聚集在这里憩息和休闲。在广场的中央矗立著一座喷泉,同时它是这里的标志。在广场的建筑物都是重建或重新装修的,包括有旅游司,邮政局和仁慈堂,其中,仁慈堂是亚洲地区最古老的慈善机构。
民政总署大楼前的议事亭前地
看过民政总署和议事亭前地已是下午3点半了, 马不停蹄我们赶往岗顶前地.
澳门街景 - 天通街道 (我们误走入的路)
岗顶前地
岗顶前地古称磨盘山,该地段虽然不大,但自然环境清幽典雅,人文宗教景观荟萃,著名的建筑物有:奥斯定教堂、耶稣会会址、伯多禄五世剧院(岗顶戏院)、圣若瑟修院、何东图书馆以及明爱中心等,再加上由石仔铺成的海浪图案路面,更散发着浓郁的欧陆情调。
岗顶前地 何东图书馆
岗顶前地
圣奥斯定堂
岗顶剧院
岗顶剧院
岗顶剧院 + 圣奥斯定堂+ 何东图书馆 + 岗顶前地
游览过这一位于岗顶前地四周的古建筑群时, 刚过下午四点. 然后继续前行, 沿龙嵩正街步行至民政总署前的亚美打力庇卢大马路, 从这里乘搭公交车, 前往供北海关过关去珠海.
我们已经预定了今晚珠海离关口很近的西南大酒店, 每晚价格三百多块, 而同样的标准在澳门不会低于一千. 明天早上, 我们会从珠海再过海关回澳门继续下面的行程.
2015.02.21
可能是累了的原因,一晚睡的很好. 酒店设施一般但房间很大很实惠.
早上起来, 退房后往供北海关走, 路上顺便吃了早饭. 今天是正月初三, 排队过关的人很多, 一个多小时后我们才又回到澳门, 再搭乘公交车, 前去昨天行程终止的地方.
大约上午11点半时我们到达民政总署附近的三街会馆, 今天的旅程从这里开始.
三街会馆可能是累了的原因,一晚睡的很好. 酒店设施一般但房间很大很实惠.
早上起来, 退房后往供北海关走, 路上顺便吃了早饭. 今天是正月初三, 排队过关的人很多, 一个多小时后我们才又回到澳门, 再搭乘公交车, 前去昨天行程终止的地方.
大约上午11点半时我们到达民政总署附近的三街会馆, 今天的旅程从这里开始.
三街会馆(又名关帝庙),是位于澳门特别行政区议事亭前地旁边的庙宇,为早期澳门华人商家的议事场所。 “三街”指澳门最早的三条街道:营地大街、关前街和草堆街;“会馆”则由三条街道的商行组成。初设时为商人议事的场所,商贾们在此联络感情、沟通商情,也是清政府发布公告的重要场所。日子一久,三街会馆成为澳门华人的议事场所;而后来的澳葡政府也以会馆作为联系华人的唯一机关。 2005年以澳门历史城区的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内。
仁慈堂 - 亚洲地区最古老的慈善机构
大堂前地喷水池
澳门大堂,又称或大庙,历史悠久。始建于1576年,本为一幢小型木造的建筑,经过多年的风雨剥蚀,残破不堪。1849年,天主教集众捐款,重新改建,今日的外型规模,乃奠于此。1850年2月14日,由澳主教马达主持初祀典礼。1937年,大堂再次改建为参合土建筑,耗资十万零九千元,成为今日壮丽堂皇的外观。教堂的最大特色是内 装嵌有富艺术性的颜色玻璃,以及正面左右双塔式建筑物,举凡本澳教会的大庆典,必在此举行。大堂奉祀的是赫赫有名的圣彼得。
大堂
大堂前的瓷画
卢家大屋于清光绪15年(1889年)落成,是澳门二十世纪初商人卢华绍(卢九)住宅。大屋高两层,为三开。是澳门百年古宅文化遗产。卢家大屋装饰讲究。屋内融合中西方装饰材料和手法,既有粤中地区常见的砖雕、灰塑、横披、挂落、蚝壳窗,又有西式的假天花、满洲窗及铸铁栏杆等,两种特色装饰共冶一炉,饶有趣味,反映了澳门中西建筑风格合璧的民居特点。二〇〇五年作为“澳门历史城区”的一部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相较于郑家大屋, 卢家大屋要小巧精致的多.
相较于郑家大屋, 卢家大屋要小巧精致的多.
装饰精美的卢家大屋
女娲庙
女娲庙座落在草堆街与大三巴街交界处,庙宇建筑与普通民房相似。该庙正门原向大三巴街,今门前空地为神殿故址,并无草堆街;庙后与布疋店相连,铺向草堆街。1914年冬,布疋店失火,波及女娲庙,焚毁正殿,只余偏殿。当局清理灾场后,不许重建庙宇,开辟街道。女娲庙只得半壁,经过修葺,从旁辟户,加奉吕祖,名为“灵岩观”。
大三巴前热闹的街景
澳门地标大三巴牌坊
圣保禄教堂属圣保禄学院。天主教的耶稣会士早在1565 年已在圣安多尼堂侧建立起第一间会院,后又在大三巴山上修建新会院,并附设教堂和供讲授教理之用的学校。至1594 年,该学校升格为学院(当时的大学),成为远东地区最早的一所西式大学,这就是著名的圣保禄学院。
与圣保禄学院毗连的圣保禄教堂,创建于1580 年,于1595 和1601年先后两次失火,教堂焚毁。1602年开始第三次重建,现在牌坊左侧还存有当时的奠基石。整个建筑工程直至1637-1640年间才完全竣工;目前所见的教堂前壁就是最后落成的部分。1835 年,一场大火烧毁了圣保禄学院及其附属的教堂,仅剩下教堂的正面前壁、大部份地基以及教堂前的石阶。自此之后,这里便成为世界闻名的圣保禄教堂遗址。
教堂后部遗址于1837被用作埋葬教士的墓,至1854年为止。
1990~1996年间,澳门政府对圣保禄教堂遗址进行考古、修复及再利用工程,由葡国建筑师负责策划和设计,多位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和博物馆学家参加工作,耗资二千多万元,经5年考古、勘察及营造,并建成一博物馆,于1996年10月间落成,大三巴牌坊因而得到完善的保存。
大三巴牌坊与圣保禄学院毗连的圣保禄教堂,创建于1580 年,于1595 和1601年先后两次失火,教堂焚毁。1602年开始第三次重建,现在牌坊左侧还存有当时的奠基石。整个建筑工程直至1637-1640年间才完全竣工;目前所见的教堂前壁就是最后落成的部分。1835 年,一场大火烧毁了圣保禄学院及其附属的教堂,仅剩下教堂的正面前壁、大部份地基以及教堂前的石阶。自此之后,这里便成为世界闻名的圣保禄教堂遗址。
教堂后部遗址于1837被用作埋葬教士的墓,至1854年为止。
1990~1996年间,澳门政府对圣保禄教堂遗址进行考古、修复及再利用工程,由葡国建筑师负责策划和设计,多位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和博物馆学家参加工作,耗资二千多万元,经5年考古、勘察及营造,并建成一博物馆,于1996年10月间落成,大三巴牌坊因而得到完善的保存。
大三巴牌坊的建筑由花岗石建成,宽23米,高25.5米,上下可分为五层,自第三层起往上逐步收分至顶部则是一底边宽为8.5 米之三角形山花,整个墙壁是巴洛克式,但一些设计或雕刻,却具有明显的东方色彩,这座中西合壁的石壁在全世界的天主教堂中是独一无二的。
从炮台山半腰看大三巴牌坊
澳门的大炮台(Fortaleza do Monte)(又名圣保禄炮台、中央炮台或大三巴炮台),是位于澳门的古老炮台,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西式炮台建筑群之一部分。昔日曾是军事防御设施的重心,现为澳门历史城区一部份,为澳门之旅游景点。
澳门的大炮台座落在大叁巴牌坊侧,大炮台建于公元1616年明神宗年间,本属教会所有,为保护圣保禄教士而兴建,用以防御海盗,后转为军事设施区。炮台四周均置有巨型钢炮,现今古炮虽已失去军事作用、却成为澳门的古旧文物和历史见证。
大炮台占地约1万平方公尺,呈不规则四边形,建于明神宗年间(公元1617年),原为耶稣会大三巴教堂(即大三巴牌坊的前身)的祭天台,保护耶稣会在澳门的产业,后被澳葡政府转为军事防御设施的大炮台城堡。大炮台的建筑历时10年,1626年才完成。大炮台与妈阁炮台和东望洋炮台组成一道坚固的外围军事防线,以防范海盗之用。
大炮台经历了300年的沧桑历史,终于在1966年解禁,成为向公众开放的旅游景区。现今,大炮台的中央为1998年建成的澳门博物馆,而大炮台城堡的顶层则为大炮台花园,可以俯瞰澳门360度的风景。
大炮台
澳门古城墙边的哪吒庙
哪吒庙不大,坐落在澳门大三巴牌坊后的小山坡上,屹立在翠绿的炮台山下,依附在旧城墙边。
圣安多尼中心
圣安多尼教堂,为澳门三大古教堂之一。为“澳门历史城区”一部份。并于1638、1810、1875年重建,并于1930年以石米铺面,形成今日外观。 由于圣安多尼(St Anthony of Padua)掌管人间婚姻,故教堂又名“花玉堂”。
在圣安多尼中心斜对面有家餐馆, 店面不大但很整洁, 价格也很实惠, 游览到这里已经下午三点了, 入内饱餐一顿后才又继续下面的行程.
在圣安多尼中心斜对面有家餐馆, 店面不大但很整洁, 价格也很实惠, 游览到这里已经下午三点了, 入内饱餐一顿后才又继续下面的行程.
白鸽巢前地
东方基金会大门
东方基金会会址,现为澳门历史城区一部份。别墅建于1770年,它原是葡萄牙皇家贵族、财政顾问、澳门保险之家创始人之一、巨富俾利喇(Manuel Pereira)的私人豪宅,这可能是澳门首幢别墅式花园住宅。后来租给英国东印度公司,作为该公司驻华商务监督、大班及英国驻中国高级官员的住所。1885年该房屋成为澳葡政府的财产。二十世纪60年代后曾改作贾梅士博物院。现为东方基金会会址。由于最早的屋主好养鸽子,故周围称"白鸽巢",如白鸽巢公园、白鸽巢前地等。入口有西班牙式大台阶可直接进入。现室内已改建为展览空间,屋前花坛已改为水池。这座住宅的布局开创了澳门花园式住宅的先河。
同样作为“澳门历史城区”世界文化遗产一部分的基督教坟厂就在东方基金会的紧邻右侧。
东方基金会
白鸽巢公园占地广阔,是澳门历史较悠久的花园之一,位于滨临内港的小山岗上,清代称为凤凰山,当时山上种植凤凰木甚多,邻近圣安多尼教堂,坐落于白鸽巢前地。园内小山环叠、古木参天、遍植花草,鸟鸣不绝,即使盛夏时节,处身其间,仍是碧绿清凉世界。
白鸽巢公园
白鸽巢公园是"澳门历史城区"最北面的一个景点, 至此我们两天的"澳门历史城区"之旅也算接近尾声, 此时已是下午四点半, 不敢怠慢, 我们赶紧步行到西面的主街道上搭乘去码头的公交车. 大约五点, 我们就到达澳门外港客运码头了.
澳门特产- 杏仁饼
在码头侯船大楼的商店里买了一盒澳门特产- 杏仁饼, 算做此行的手信了!
再见! 澳门
傍晚6:15, 我们的船徐徐离开澳门外港客运码头开往香港!
小记:
两天的"澳门历史城区"之旅从南往北, 依此基本游览了这个世界遗产的各个景点, 但因一时疏忽, 遗漏了卢家大屋旁的玫瑰堂(板樟堂)和其前面的板樟堂前地, 此乃此行的一点小遗憾.
两天的行程开心愉快! 澳门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好地方!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